如今的20-30万级轿跑市场无比热闹,后来者小米SU7与老将特斯拉Model 3互抢地盘,而最近比亚迪汉L EV以21.98-27.98万的价格入局之后,更是让这一赛道的竞争局势变得颇为紧张。那么,一上来就与小米SU7、特斯拉Model 3同台竞技,汉L EV 具不具备能“一挑二”的实力呢?
论驾驶辅助配置和体验,汉L EV更有“天赋”
当比亚迪今年喊出“驾驶辅助平权”口号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感受到了其对自家驾驶辅助技术的强大底气。而在最近刚刚上市的汉L EV身上,我们也很容易看到这种“底气”的具象化。 汉L EV全系都搭载了“天神之眼B”驾驶辅助激光版,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X芯片,驾驶辅助等级都是L2级。功能上支持并线辅助、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居中保持、道路交通标识识别、辅助泊车入位等,而且是全系标配,这水平妥妥的是业内驾驶辅助第一梯队。
当然,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的表现也不差,都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不过,如果从具体配置方面来说,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的辅助匝道自动驶出(入)、高速路段辅助驾驶等高阶一些的功能,都是需要选装才有。而特斯拉甚至连方向盘离手检测都不具备,道路交通标识识别、辅助泊车入位、遥控泊车、辅助变道等配置更是需要另外加钱才能选配。也就是说,同样是日常或是远途出行,汉L EV更为全面的驾驶辅助配置,很显然会带来更轻松、安全的出行体验。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Model 3的驾驶辅助方案虽然也用了很多年,但是本土化做的一直很一般,这一点一直在被大家吐槽,目前还没什么明显的改变。更何况,驾驶辅助的成熟度如何,其实和车企的销量还是有比较大的关系的,现在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小米汽车,销量上都还是赶不上比亚迪。销量上的优势,让比亚迪在驾驶辅助数据积累和软件迭代方面会有更大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汉L EV在驾驶辅助功能方面会更完善,驾驶辅助安全方面更成熟,连带着的驾驶辅助体验自然也就会更好。
论续航与补能速度,汉L EV更有“诚意”
新能源汽车时代,纯电车的续航与补能依然是不少用户的核心“痛点”。汉L EV搭载了比亚迪超级e平台,闪充电池、3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看得出来,这款车在核心三电上做了很大的升级。这款车CLTC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01km,补能上充电功率可以达到1兆瓦(1000kW),充电速度1秒2公里。换算一下就是,闪充5分钟,可以“回血”400公里,基本和加油速度差不多了。像是充电功率非常高的理想MEGA,售价达到了50多万,充电倍率也才6C,峰值功率也才520kW,基本上只有汉L EV的一半。
就续航这一点来说,其实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也都能达到主流水平。特斯拉Model 3的CLTC纯电续航可以达到634km,小米SU7的CLTC纯电续航还要更高一些,能达到830km。不过,在补能方面,小米SU7起步只有400V,特斯拉Model 3顶配都达不到800V,而汉L EV全系标配了1000v+SiC全域千伏高压平台,充电功率达到了1000kW。400V或者800V和千伏高压在补能速度上的差距,其实还是非常明显的。
论底盘与驾控表现,汉L EV更有“实力”
20万级里的纯电轿跑很多,但能在性能上对标超跑的并不多见。不过,汉L EV可以算个特例,不信我们可以看一些数据。我们以汉L EV四驱版为例,这款车整车功率可以达到810kW,达到了电动方程式赛车标准的2倍以上。2.7s的百公里加速,100-200km/h加速时间也才4.7s,以及实测305km/h以上的极速,更完全是电动方程式的赛用标准。如果这么说还不够形象,大家可以这么想象一下,你开这么一台汉L EV在路上跑,最大能爆发1102匹马力,这水平完全能对标千万级超跑了。
另外,这款车还标配了比亚迪智能底盘。硬件层面,有前双叉臂后五连杆铝合金悬架,软件层面,有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云辇预瞄系统、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这些技术估计很多人都听过,主要影响的就是驾控、驾乘体验。平时路况能提前扫描,提前预判,智能调节;快速过弯、加速、制动等场景下,底盘的支撑性也会更好,驾乘舒适性自然是没得说。
虽然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的性能也是一个“卖点”,但是从实际情况上看,和汉L EV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比如小米SU7顶配的双电机版本,最大功率也就495kW,而特斯拉Model 3的双电机版本最大功率才343kW。
尤其是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的底盘调教都比较激进,主打运动和操控性,所以对于路面颠簸的过滤比较差,而汉L EV的底盘调教没那么极端,在保证足够操控性的同时,又兼顾了日常代步和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汉L EV在空间、豪华和舒适性表现上,也和小米SU7、特斯拉Model 3这两款车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汉L EV的长宽高达到了5050*1960*1505mm,轴距2970mm。这比小米SU7(长宽高4997*1963*1455mm,轴距3000mm)和特斯拉Model 3(长宽高4724*1848*1430mm,轴距2875mm)的综合尺寸都更优越。这种和市面上的长轴距C级豪华轿车不相上下的尺寸表现,让汉L EV有了更宽适的空间体验。
而从豪华性上来说,汉L EV的优势也很大。比如,这款车入门就给了12喇叭的Dynaudio丹拿音响,并且内置了冷暖两用冰箱。而小米SU7用的是半导体冰箱,入门级别的车型只配有10喇叭音响。特斯拉Model 3连车载冰箱都没配,入门只有9喇叭音响。所以,谁更豪华、更舒适,显而易见了。
在座舱的智能化方面,小米SU7因为有着小米多年造手机的优势,因此看点很足。同样,比亚迪在智能座舱体验也不错,不管是硬件性能,还是软件兼容性。汉L EV的智能座舱搭载4nm制程的高性能芯片,车载智能语音接入满血DeepSeek R1大模型,体验更上一层楼。而特斯拉Model 3的座舱智能化就比较薄弱了,你甚至可以看到很多特斯拉车主还在使用手机导航。
结语
总体来说,汉L EV 在驾驶辅助、配置、续航补能以及驾控等多方面表现得都很不错,不管是和“流量体”小米SU7竞争,还是和“老将”特斯拉Model 3竞技,它都毫无压力。在这个只看“干货”与诚意的时代里,20万级轿跑的入局门槛变得越来越高。而以“高能力”进场的汉L EV,无疑会进一步提高20万级轿跑的入局标准,这对于行业、品牌与用户来说都会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