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父亲回家,看孩子正伏案写作业。走过去细看,顿时怒发冲冠。

只见孩子写道:

1+1=1
2+1=1
3+4=1
4+9=1
5+7=1
6+18=1

父亲强忍怒火,对孩子说:乖宝,全做错啦,算术课上学过吧?好好想想老师到底是怎么教你的,别错的太离谱,让人家笑话。

没有错啊,孩子说:这些题都是对的。

对你大爷!父亲爆炸了:1+1=1?你一只手再加上一只手,怎么还是一只手啊?被谁剁掉了一只?2+1怎么可能等于1?你爹你娘再加你,明明是三个人,怎么只剩一个?让人宰了两个?

……不是,孩子说:这些题真的没错,你看啊,1里地加1里地,等于1公里,这不是1+1=1吗?2个月再加1个月,等于1季度,这不是2+1=1吗?还有,爸爸妈妈加上我,这是一家人,也是2+1=1啊。

3+4=1,3天加4天,等于1周。

4+9=1,4点加9点,等于下午1点。

5+7=1,5个月加7个月,等于1年。

6+18=1,6个小时加18小时,恰好是1天。

……呃,这样也可以?父亲懵了:我还以为1+1永远等于2呢……

那可不一定,儿子说:如果是二进制,1+1=10哦。

……世界太疯狂,耗子给猫当伴娘。父亲脑壳受到一千万点伤害,悲愤离开了。

以前说,要独立思考。

现在说,要培养孩子的批判式思维。

可如果孩子问:请问这位蜀黍,如何才叫独立思考?神马又叫批判式思维?你天天让我们玩这些花活,到底有什么用?

这个……其实教育和学习,说到底就是一个目的:

赋予你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正如这个故事里,小家伙做出一堆奇怪的题,就是因为这孩子知道,数学与数字,只是辅助我们认知规律的工具。工具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通过计算过程,让我们掌握的思维方法。

有些人认识不到工具的变化性,更没有用心揣摩知识原理。在他们眼里,1+1永远等于1,2+1只有在错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等于1,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化。

一旦思维习惯形成,就会形成固化的心理舒适区,从此在里边转啊转,每次行至边缘,就会自动转回来。始终沉溺于旧习惯之中,难以改变。

改变自己——你必须先行具备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