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清晨,施甸县人民法院普法小分队的车轮已驶过蜿蜒山道,驶向木老元乡各移民安置点。车还未停稳,就可以看到活动场上已有三三两两搬着板凳的群众。

  近年来,移民安置点矛盾纠纷呈现易发多发态势,该院在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派出由家事领域专业法官组成的普法团队下沉村寨。经前期调查,近期正值春种农忙时节,安置点的居民晨出暮归,各家土地分散且距离较远。为此,普法团队特地根据群众作息调整“法治时钟”,抢在群众下地前送法上门。

  当日,大地村安置点70余名群众聚集在居民活动广场中心。法官从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两个角度展开普法。何法官为群众讲述预防矛盾纠纷的为人处事方法,普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引导他们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群众如何辨识和抵制电信网络诈骗,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杨法官用鲜活的案例向群众揭示人与人产生恋爱、结婚、离婚三种关系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需承担的义务,以及父母与子女间存在扶老携幼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用法律规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向群众传递尊老爱幼、忠贞友爱的理念认知。

  随后,普法团队继续前往下一个移民安置点。行至木老元村村口,布谷啼鸣,炊烟袅袅,据随行的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部分群众早已出门劳作。普法队员顺着炊烟升起的方向来到一农户家的火塘,见10余名老乡正在喝茶谈事,法官趁机加入其中。闲谈间见缝插针地向群众普及法律常识,告知他们外出务工时要学会维护自身的人身权益和经济利益。同时,借用一起已审结的跨域娶亲引发的纠纷案件,提醒群众缔结婚姻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大约半个小时后,又闻信赶来20余名群众,火塘旁容纳不了太多人,普法队员转而到老乡家院场上为群众普法。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巡回普法+定点服务”模式,立足群众需求和当地客观实际,通过量身定制的普法服务弥补山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短板,让搬迁群众既能在新家园“安身”,又会用法律武器“安心”。

  记者 张恒 通讯员 段院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