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难得君
近日,西安经开六中校园霸凌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发出求助,称自己的女儿在学校遭受了严重的霸凌,脸部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从家长发布的照片中,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这场伤害的触目惊心。女孩的右脸被划开了一个又深又长的口子,真正到了皮开肉绽的地步,衣服上满是血迹,外衣领口附近一大片都被鲜血染红,场面让人不忍直视。
女孩家长在群内的求助聊天截图,更是透露了这起事件背后诸多令人痛心的细节。女孩的伤势经鉴定已达到轻伤二级,派出所也调取了监控,但却以伤人者不满15岁为由,不予立案。
而学校方面的态度更是让人寒心,竟然对家长说出“你去告吧”这样冷漠的话,仿佛此事与他们毫无关系。
这起校园霸凌事件的恶劣程度令人发指。
一个年轻的女孩,本应在学校里安心学习、快乐成长,却遭遇如此暴力的伤害,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脸部的伤口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愈合,但心灵上的伤痛可能会伴随她一生。
对于女孩的家长来说,他们满心期待学校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然而等来的却是孩子受伤、维权无门的困境。
其实,类似的校园霸凌事件并非个例。此前,某地一所中学也发生过一起校园霸凌事件。一名学生被多名同学围殴,身体多处受伤,精神也出现了问题。同样,由于霸凌者年龄较小,最终处理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学校只是对涉事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批评教育。
还有另一所学校,女生之间的霸凌行为导致被霸凌者长期抑郁,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在处理过程中,也因为年龄等因素,没有让霸凌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些类似的案例都反映出了校园霸凌问题处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年龄似乎成了霸凌者的“保护伞”。
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免予处罚,其初衷是为了给予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却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了逃避责任的借口。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并不清楚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而年龄上的免罚规定可能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就像这起事件中的伤人者,不满15岁就可以不被立案,这难免会让其他有不良企图的未成年人觉得即使伤害他人也不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其次,学校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时的态度令人失望。
学校本应是保护学生安全、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场所,但在这些事件中,学校往往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你去告吧”这样的回应,完全没有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应尽的责任。
学校不仅没有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反而将责任推给家长,这无疑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二次伤害。
学校应该明白,校园霸凌不仅仅是个别学生之间的冲突,更是关系到整个校园环境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大问题。学校有义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预防霸凌事件的发生,在事件发生后也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而不是置身事外。
再者,从社会层面来看,对校园霸凌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虽然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但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应对机制。无论是法律的完善、教育的引导还是舆论的监督,都存在着不足。我们不能仅仅将校园霸凌视为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而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对于这起西安经开六中的校园霸凌事件,当地派出所不予立案的做法虽然有其法律依据,但却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这起事件中,女孩遭受了如此严重的伤害,达到了轻伤二级,却不能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显然有失公平。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受害者的感受和权益。或许可以在法律框架内,探索一些更加合理的处理方式,比如对伤人者进行更加严格的教育和监管,而不是简单地不予立案。
学校方面,必须要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学校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一旦发现霸凌事件,要及时介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给受害者一个公正的交代。
从社会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校园霸凌问题。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让他们远离霸凌行为。
媒体应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校园霸凌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校园霸凌问题的研究和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处理机制,共同打击校园霸凌行为。
校园霸凌事件不仅仅是伤害了一个孩子的身体,更是伤害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我们不能再让这些无辜的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牺牲品,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校园成为孩子们安全、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