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国道服务区一片寂静。卡车司机老张裹着厚重的外套,手里紧紧握着保温杯,在热水器前不停地跺脚。眼前,一道金属围栏将接水口围得密不透风,他得像个技艺高超的工匠般,精准控制保温杯的角度,才好不容易能接到那滚烫的热水。这样的场景,困扰着全国无数的卡友,如今正在甘肃高速服务区真实上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服务区竟用铁栅栏把免费热水“锁”了起来,运营方的解释直戳人性弱点:“不设限的善意迟早会耗尽”。根据《2024中国高速公路服务白皮书》的数据,就在去年,有37%的服务区因热水被过度消耗而供应中断,其中85%发生在货运车辆集中的路段。

网友@西北狼的一条评论获得了超10万的点赞:“我见过有人用25升的大水桶接热水洗车,还见过有人用热水泡脚后直接倒掉。这些爱占便宜的人,就像蝗虫一样,所到之处,公共资源被啃食一空。”运营方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算了一笔账:单个服务区平均每天要消耗8吨热水,这些热水足够3000人正常使用,可总有5%的乘客会拿走50%的热水资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场争议就像是现代版的“公地悲剧”。就拿某连锁超市来说,取消免费塑料袋后,塑料袋的日均消耗量从5000个一下子降到了300个。心理学专家解释说,当免费资源开始限量供应时,人们会有一种“不拿就亏了”的心理,在行为经济学里,这叫做“稀缺性认知偏差”。

我自己就曾在京港澳高速上目睹过这样一幕:一位卡嫂用热水器洗了全家五口人的衣服,临走的时候还把两个暖水壶都灌满了。这种行为看似聪明,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就像《荀子》里说的:“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两千年前的智慧,到现在依然在拷问着我们的道德底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浙江一个服务区的创新做法值得大家学习:他们采用了智能水控系统,每个人每天可以扫码领取3次热水,每次500ml。数据显示,这个措施实行以后,热水的消耗量下降了62%,但是用户的满意度却提高了15%。这种“有限度的慷慨”,说不定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

当我们指责服务区“不通人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凌晨还在赶路的司机,为什么总是遇到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