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钓鱼,带了三包饵、两瓶小药,调漂调了半小时,结果一条没中;旁边大爷一根老竿、一挂面团,鱼咬得哗哗响,到底谁钓得明白?
现在的钓鱼,越来越像烧钱比赛:饵料越做越复杂,钓法越说越玄乎,什么都讲究,偏偏鱼不上钩。
说白了,野钓成败,往往就看一个东西:鱼钩。
别不信,用对钩,哪怕饵是馒头渣,也照样上鱼;钩错了,小药泡再多也白搭。
钓鱼,不靠套路,靠实打实的经验。
鱼钩大小,决定你钓鱼的底气
凌晨五点,老李提着鱼竿坐到河边。他不是最早到的,但也是最有准备的——两只烟盒大小的饵料袋、一根五米四手竿,还有一盒鱼钩,全是大号。
有人笑他钩子大得离谱,鱼敢咬吗?他头都不抬,只回了一句:“鱼怕小钩,钓不上来才真丢人。”
说到底,钓鱼钓的是机会,而不是玄学。鱼咬钩只有一刹那,要是钩太小,卡不住嘴,动作再快也白搭。特别是在野钓场,鱼警觉性高,小钩一旦进嘴,反应不过来就吐掉了。而大钩子钩尖长、弯大、钩重,只要挂上,脱钩的几率立马降低。
有一年冬天,河水冷得刺骨。旁边几位钓友用7号钩一整天没口,老李用11号钩钓了四尾大鲤,都是死口中钩,拔都拔不下来。这不是经验,而是钩子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选对钩,比选啥钓法都靠谱。大钩不一定钓得多,但钓得稳,钓得踏实。
钓法多变,鱼却不看你花哨
钓底、钓浮、飞铅、跑铅……各种钓法挂嘴边。一个窝点,一上午三种调漂方式,浮漂换了俩,饵料调了四次,鱼照样不理。问题出在哪?不是你技术不够,是你搞错了重点。
鱼要是口勤,不管你是悬坠还是躺底,它都会来试一试;可要是窝里没鱼,再多讲究也等于原地发呆。钓法只是手段,钓位才是王道,鱼密度才是关键。
试过一次用传统七星漂,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水湾,钓了一下午,十多尾鲫鱼装满水桶。旁边的台钓高手架着钓箱,整套装备一身行头,结果一口没有。为什么?因为那湾正好是鱼的藏身点,人家钓技巧,我钓的是位置。
钓法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时宜。风大不如钓钝,水浅不如钓灵;有草就钓边,无草就钓底。别被概念带偏,钓鱼是个动脑的活儿,不是死搬公式。
饵料成败
饵料这事,越是新手越容易走弯路。
早年间在白洋淀,有人用瓤挂钩,专钓草鱼;有钓友用一块已经发酵的烂桃,居然一上午钓了七条大鲫鱼。不是运气,是因为那天鱼口好,窝点选得准。
饵料诱鱼只是前提,鱼是否开口,最终看的是水情、天气、水温。
钓友老马说得对:“只要窝子有鱼,挂根火腿肠它也咬;要是鱼游都不游过来,你糟蹋燕窝都白搭。”
别把心思全搁饵料上。真正的高手,用的是最普通的玉米、麦粒、面团,调出手感靠经验,而不是一堆包装精美的化学粉末。
钓鱼没那么多花活。大钩在嘴、好位在手、心态平稳,就是最靠谱的三件宝。甭管你旁边钓友漂儿漂得多花哨,只要你钩对鱼、线稳心,你就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