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龚先生
“免费热水装个围栏,大暖瓶接不了,小水杯不够喝……这是在提供方便,还是在为难司机?”据央广网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甘肃多个国省干线服务区内的热水器被设置了围栏,导致过路司机取水不方便。视频显示,围栏上方贴了一张温馨提示:“禁止洗刷,仅供饮用,节约用水,杜绝浪费”。该事引起网友热议后,涉事服务区的运营公司已排查拆除7处位于不同服务区内的热水器围栏。
(图源 央广网)
服务区免费提供热水,本是一件好事,但好事没办好,令人闹心,“像食堂阿姨盛菜的手,边给边哆嗦,给一半漏一半”——不少网友认为给热水器加装围栏的做法过于简单粗暴,防止浪费热水可以有更合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地给更多人接水带来麻烦。网友的吐槽其实是公众对类似好事办成闹心事的抱怨。
现实中,在民生领域,好事变成闹心事的事例不少。比如,有的地方为保障白天道路通畅而选择夜间施工,周边居民饱受噪音之苦;有的地方在居民区打造小众网红景点促进经济发展,高客流却使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不胜其扰;有的小区实施适老化改造,加装了老年代步电梯,但速度极慢,有人开玩笑“出门接孙子放学,还没到一楼,孙子都快毕业了”;有的地方修建起漂亮的无障碍坡道,但下雪天成了滑冰场……
(图源 新华社)
本是便民利民的好事,最终却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原因并不复杂,说到底,就是服务意识不到位。以无障碍设施建设为例,有的地方为落实城市更新、无障碍城市建设等要求,给部分公共场所出入口修建了缓坡,但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建”,没有充分考虑位置的便利性、防滑性等,有需要的人群用不上,也不好用。而某些民生举措的决策过于草率,如设置便民夜市、导致周边居民怨声载道,也是决策之初要把民生好事办好的理念不强所致。
提供免费热水、基础设施施工、适老化改造……若这些本应被点赞的民生好事总在“兑现”的过程中遭遇梗阻,显然会让公众寒心,让惠民举措的效果打折扣,也背离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理念。
“本来是一杯暖心水,最后成了‘忘情水’”。从接开水受阻到民生好事变成闹心事,类似事情值得有关方面反思服务理念和水准,决策前多一些前瞻性和换位思考,综合考量多方诉求,寻找利益平衡点,真正把民生好事办到百姓心坎上,以“高治商”的服务理念和治理方案,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初心更熨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