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部署,4月23日,蓬江区正式发布《江门市蓬江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以下简称《九项措施》),聚焦企业发展痛点,以涉企检查“白名单”、企业分级分类监管、“综合查一次”、“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突破性举措,为经营主体打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高质量发展环境。
一、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优化涉企审批服务,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等事项“一天办结”,税务、社保、经营许可等多部门事项“一窗通办”。在“蓬江发布”公众号上线“江小i”政务服务AI助手,为企业提供咨询导办便捷服务。依托“视频办”平台,实现企业不出家门即可办理社保、工商、工程建设等340多个服务事项。区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中午不打烊”延时服务,提升惠企服务水平。
二、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
全区142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为属地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合规经营、权益维护等公益法律服务。开通企业公证“容缺受理”“上门办理”绿色通道,拓展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新兴公证服务领域,高效对接企业公证办理需求。成立区级商事调解组织,专业化解商事纠纷,保护商事主体合法权益。
三、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
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四大方面,依托蓬江区质量基础设施暨高价值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专利开放许可对接、专利导航分析指导、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推广专利成果“先用后付”转化模式,允许企业在获得科技成果前无需支付任何费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与风险。
四、建立涉企检查“白名单”
综合考量企业近三年行政处罚记录、风险排查数据及行业特性等情况,将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纳入“白名单”,日常监管实行“无事不扰”。各镇(街)、各执法部门(含上级驻蓬江有关单位,下同)原则上本年度内不进入“白名单”企业开展现场检查。“白名单”实行动态调整,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流程纳入,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清退。
五、实行企业分级分类监管
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和行业监管情况对企业划分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检查频次或抽查比例,对信用好、风险较低的企业,降低检查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企业,适当增加检查频次,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各镇(街)、各执法部门按规定向社会公示本单位涉企行政检查年度频次上限。
六、推行“综合查一次”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跨部门联合抽查,科学制定年度检查计划,由多个不同领域的行政执法部门集成相关行政检查事项,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家企业进行多项检查,降低企业迎检频次。对已接受联合检查的企业,有关执法单位原则上本年度内不再单独进行同类检查。
七、推广“无感监管”模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依托“粤执法”“粤商通”等平台,推行远程监测、在线核查、电子证据固定等非现场监管模式,能通过非现场方式达到行政检查目的的,原则上不再实施现场检查。通过签订承诺书形式推动企业自律,对守信主体降低检查频次,对失信违法者严格执法。
八、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
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对首次违法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以教育整改为主,不予行政处罚。禁止“一刀切”式执法,避免不加区别采取“顶格处罚”或停产停业、责令关闭等滥用行政裁量权的措施。严控强制措施使用,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九、搭建政企“直通车”
各镇(街)、各执法部门通过信访、12345热线、中小微企业快速响应平台等渠道接收企业反映情况,及时解决企业诉求。综治中心归口接收处置企业反映的违规异地执法问题线索,保护辖区企业免受“远洋捕捞”侵害,紧急情况企业可拨打110报警电话获取帮助。
《九项措施》的落地,是蓬江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更是向广大企业发出的诚挚邀约。这不仅是一份措施清单,更是一份服务承诺。接下来,蓬江区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措施落地见效,不断优化政策服务细节、提升执法司法质效,让法治成为蓬江最鲜明的城市底色、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热忱欢迎广大企业
扎根蓬江、投资兴业,
携手共绘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蓬江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