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是催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从一粒种,到一株苗,再到一个果,如何保证蔬菜生产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均适宜生长?寿光菜博会给出的答案是:科技。

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寿光菜博会”)汇集展示了“AM自然循环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智能水肥一体化”“量子富硒技术”等前沿新技术100余项,鱼菜共生、垂直立体自动换位栽培模式等创新种植模式80余项。为让大家对寿光菜博会展示的众多前沿种植新技术有所了解,《北方蔬菜报》记者特别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技术,采取“技术解析+新闻解读”形式进行解读报道。


01

气雾栽培:让作物在空气中生长

气雾栽培由栽培系统、营养液供给与调控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栽培系统中的苗床有金字塔式、柱式等不同模式,适合种植不同作物。营养供给系统由动力系统、管道、喷头构成,管道包括供液管与养液收集回流管,动力系统多为水泵或压力罐,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主机、分控器、传感器组成,通过传感器、分控器传递信息,主机发出指令,经电磁阀和水泵为植物供给营养液。

该模式的技术优势:一是节水,水分利用率接近100%。二是节肥,如土壤栽培中的肥水渗漏、土壤固定、微生物分解利用或氨蒸发损耗等情况不会发生,肥料循环吸收利用率高。三是农药用量小。可使杀虫灭菌的农药用量最小化甚至免农药,气雾栽培系统远离土壤,无机且洁净,无有机物,病菌、细菌、昆虫难以滋生和藏匿,病虫发生几率大大减小。四是提质增产。气雾环境中氧气充足使吸收速度最大化发挥,数倍于土壤栽培或水培,还能缩短生长期。五是种植场所不受限,有电、水、光照就能进行工作,可最大化实施立体种植。

02

鱼菜共生: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鱼菜共生技术以水为媒,将鱼池中的水经过滤、硝化、臭氧杀菌后提供给蔬菜,作为蔬菜生长的“营养液”,“营养液”被蔬菜吸收“脱肥”后,又回流鱼池供鱼生活,实现了鱼菜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模式。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协同、互利共生,处于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循环养种结合模式,让动物蛋白和植物的集约化生产同时进行,降低种植、养殖独立系统的操作成本,减少污水排放、节约用水量,是低碳模式和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菜共生不是简单的水产+种植,而是通过科技实现资源的互化利用,在这种生态环境下生长出的鱼类和蔬菜等无公害产品,口感更佳,营养价值高,尤其是不受天气影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编辑丨隋志丹

编审丨侯庆强

终审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