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四月初,工信部正式发布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车驱动电池新国标,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的电池安全性能,从企业技术升级目标提升为行业的强制性要求。由此可见,即便是进入到新能源时代的“下半场”,电池技术仍然是各大企业技术升级的根本与核心。

4月21日上海车展前夕,被业界誉为“宁王”的宁德时代,开启首个超级科技日。在这场科技日中,我只能用“高潮迭起”这四个字来形容。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三大全新技术矩阵,可以说真正有望让未来科技照进现实,为新能源车打造真正无痛点的体验。



首先,来聊聊宁德时代取得了怎样的技术进步?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个企业都完成了固态电池的推进。从固态电池的性能角度来说,这一类电池的确解决了续航和安全的难题。但客观来说,即将落地量产的固态电池,在可以预见的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降本普及,对于大多数电动车来说,可以总结为三个字:“还得等”。

那么在现有成本方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车用驱动电池的驱动性能?在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里,“宁王”带来了答案——自生成负极技术与电池双核架构。



所谓“自生成负极技术”,其核心目标就是突破传统液态、半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边界,为电池性能带来更大的可能性。宁德时代的科学家们不再依赖于传统石墨负极材料,而是让电池内部的锂元素、钠元素通过金属形式堆积在聚流体上,实现电池体积密度跃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的效果。也就是说,在现有重量和体积的基础上,未来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有望提升一半左右。

除了续航更长之外,自生成负极技术还可以让电池寿命更长。科学家通过精准调控纳米级界面层组分与结构,使得电池内部锂、钠等离子的传导速度提升一百倍并且让金属元素在界面实现均匀堆积。简单来说,这样的技术思路可以让活性离子的消耗速率降低九成,大幅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打造出自生成负极技术之后,宁德时代还希望让电池进入到“多核时代”。

而多核电池的第一步,就是打造出双核架构。这里的双核架构,可以理解成电池系统的“一包双用”。比如一个电池内容纳两组独立能量区、两种电池化学体系、两种热失控安全体系、两种热管理体系乃至于两种高低压体系。

双核架构带来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电动车驱动的连续性、安全性。就以结构双核来说,宁德时代将航空航天领域的“双冗余备份安全策略”引入到了电池包的结构之中。譬如当电池包遇到外界碰撞挤压,导致单侧结构受损时,立体桁架结构可以对另一侧电池结构起到良好的保护左右,配合高低压双核备份,让车辆仍然在安全状态下连续行驶。



那么基于这两大技术核心,宁德时代也在超级技术日发布了三大全新的电池技术矩阵。

骁遥双核电池,让增程告别燃油

燃油增程系统,我们很好理解。它就是相当于在纯电动结构的基础上,用内燃增程器充当“外挂电源”,在电池包电量耗尽后,车辆仍然可以就地快速补能。而宁德时代的骁遥双核电池,让电池进入到了“电-电增程时代”。

简单来说,骁遥双核电池的设计原理类似于“电脑双显卡”的设计逻辑。在处理日常需求时,使用性能较低的电池用以提升效率,而在性能需求较高时,则使用高性能的电池实现更极致的性能输出。



在骁遥双核电池的内部,可以采用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的双核化学形态。“日常能量区”也就是主能量区,可以根据用户日常的驾驶习惯,满足日常用车的需求。而在“高性能能量区”也就是增程能量区,可以通过自生成负极技术让电池能量密度飙升五成左右,从而提供更充沛的电量。



例如在轴距3米的轿车上,骁遥双核电池的配电量可突破180度,纯电续航里程突破1500公里,满足长距离出行的需求。

所以,骁遥双核电池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兼顾了日常用车的经济性和长途行车的里程优势。而且,宁德时代在现有成本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带来媲美固态或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续航表现,为纯电动车型打造出了超长续航的基础。

12C超充时代,已经来临了?

在本次超级科技日现场,宁德时代还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这里需要说一下,宁德时代的神行超充电池问世于2023年,这一电池技术的核心指征就是超快充电倍率,尽可能为电车打造出媲美燃油车和增混车的补能便利度。



在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技术矩阵中,宁德时代实现了超充技术的进一步升级。800公里长续航和峰值12C倍率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实现1秒补充2.5公里续航的高效优势,并且仅需15分钟就能完成5%到80%SOC电量的闪充。

这样的补能优势,虽然还不能完全媲美于燃油车加油,但对于电车而言,这种成倍率增长的充电速度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更很有意义,可以有效破解补能速度的痛点问题。



除了充电速度更快以外,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还提供全温域、全SOC(剩余电量)区间的强劲动力。在零下十度的严苛低温环境下或者在亏电状态下,这一电池仍然具备830kW的输出功率,让电动车有电没电都能跑、低温极寒都适用,有望进一步解决北方地区用户在冬季的新能源使用痛点问题。

钠新电池落地,钠离子时代来了

其实在目前,多家车企和电池企业都在寻求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原因很简单,全球探明的锂矿资源有限,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前者的数百倍。为了能源安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开发工作也被提升了日程。

在钠离子电池结构中,钠元素和锂元素扮演的角色相似,都是通过离子在正负极的流动来实现充电或者放电。只不过,钠元素的体积要比锂元素更大,钠离子电池普遍存在着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



宁德时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是通过自生成负极技术,将钠新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50%,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当。以此次发布会亮相的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为例,它的能量密度可达175Wh/kg,支持5C充电倍率和500公里的续航里程。

另外,针对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宁德时代也为钠新电池开发了高能SEI构建技术和低酸的电解液技术,以此来解决充放电过程中SEI修复和酸腐蚀问题,让电池更安全更可靠。而钠新电池还从材料本征层面消除电池热失控中的助燃因素,让这一电池技术提前满足了“新国标”的极致安全要求,实现车用电池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的跨越。

在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品类中,可实现一万次的超长循环寿命;而在4V重卡品类中,可做到8年使用寿命启驻一体蓄电池,并且具备电量深度放电、零下40℃一键启动、久置一年可启动的特点优势。

结语:

进入到新能源时代的下半场,智能化技术并不是各大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的唯一方向。作为整车的品质核心,电池技术同样举足轻重。而宁德时代所开发出的双核电池架构、自生成负极技术,相当于让新能源车的内核品质提前步入到下一个时代。宁德时代让电池续航里程、补能速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持续升级,也为各大车企的产品进阶做好了铺垫。至此,在新能源时代的下半场,宁德时代堪称各大车企的“最佳辅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