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叶给予食物明亮的绿色和清新的气味
撰文 | 河边的卡西莫多
撰文 | 刘六七
近日,星巴克推出一款全新咖啡——斑斓风味拿铁。品尝间,它似携着一缕淡淡的爆米花清香,又融入了糯米的馥郁芬芳。那么,斑斓究竟为何物,它是七彩的吗?
对于品尝过东南亚娘惹菜的人来说,斑斓其实并不陌生。无论是菜肴还是饮品,都不会缺少斑斓的身影。它不仅能赋予食物如抹茶般的清新绿意,更能增添一股香甜、清新的独特风味。
对于斑斓咖啡,争议还是很大的。有人觉得糯米味很好喝,还有人形容味道是“泡完麦片的碗的洗碗水”(图片 来 源 : siftandsimmer.com )
斑斓(
Pandanus amaryllifolius),又名七叶兰、香露兜、香林投等。其名称源于斑兰,而斑兰也是翻译而来的词汇,因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当地人将这种植物称作“pandan”。
虽然名字来自音译,但斑斓的叶子确实和兰花有几分相似,都是叶片纤细如剑形,一丛丛地长在树干上。斑斓来自露兜树科,这个植物家族最大的特点,就是果实成熟的时候,会有很多核果聚合成一个金黄色的球体。从远处看,非常像菠萝。所以露兜也会有野菠萝的别名。
露兜树的果实(图片 来 源 : pixabay )
虽然大部分露兜也可以食用,只是相比菠萝,它能食用的部位实在太少了,吃起来就是在满嘴扎人的纤维中寻觅那一丝甜味。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露兜树的果核就是所谓的滴血莲花菩提子,其实里面的种子也能吃,尝起来反而有花生味。
滴血莲花菩提子手串,其实就是用露兜的果核作为材料(图片 来 源 :taobao )
与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不同,斑斓因其叶片独特的香气,早在很久以前就已被人类驯化。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其野生种群近乎绝迹。我们不仅难以确定它的原产地,而且在驯化过程中,它也基本丧失了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的能力,如今只能依靠扦插和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培育。
组培箱中培育的斑斓幼苗(图片 来 源 :@党康 )
在东南亚地区,斑斓叶是极为常见的香料,享有“东方香草”的美誉。最常见的烹饪方式是将新鲜的斑斓叶用于炖煮食物或包裹食材进行油炸,例如泰式美食中的“香兰叶炸鸡”和“香兰叶炸虾”。
此外,东南亚流行的酱料咖椰酱(马来语:kaya),其独特香味同样源自斑斓。即便有些菜品中不添加斑斓,也会采用斑斓编织的叶子作为容器,显得别具特色。
很多第一次吃到 咖椰酱的人,会觉得这种酱料与咖喱或者咖 啡有关,但其实 咖椰只是其外文名称KAYA的中文音译,咖椰酱中并不含任何与“咖”字有关的原料,它其实就是用椰浆和斑斓叶作为原料,特别是斑斓叶带给这种酱料独特迷人的香味(图片 来 源 : commoncultures.hk )
当然,更简便的用法是在煮饭时,往锅中放入几节斑斓叶,煮出的米饭便会香气四溢。这是因为斑斓叶体内富含一种名为2 - 乙酰基吡咯啉(简称2-AP)的物质,而这种物质恰好就是稻米香味的来源。按照泰国商业部的标准,只有2-AP含量达到标准的大米才能被称为“香米”,由此可见,斑斓叶着实拥有“点石成金”的神奇魔力。
只需要一小片斑斓叶,就可以让米饭闻起来更香(图片 来 源 : greedygirlgourmet.com )
在东南亚,很多出租车司机都喜欢在车里放上几片斑斓叶。倒不是他们怀念故乡的稻香,而是他们相信这种叶子具有驱赶蟑螂的能力。
一个新加坡的科学团队,还确实对斑斓的化学成分进行过分析,证明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取引申义)。斑斓叶中除了2-AP,还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尤其是萜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确实能够对以植物为食的昆虫起到阻吓作用。像樟脑、松香和冰片中发挥作用的物质同样是萜烯类化合物。
或许更需要注意的,是车上的蟑螂是从哪里而来(图片 来 源 : mrdiy.com )
不过,指望斑斓作为天然蟑螂驱避剂,估计只有斑斓叶批发商才有机会。一两片斑斓叶,对于蟑螂来说很可能“闻不到”。新鲜叶子一旦干枯,反而可能成为蟑螂和其他昆虫的食物来源。
那么点上一杯斑斓咖啡呢?估计除了能感受到一丝丝糯米的香味外,剩下的就是让你怀疑上班,和咖啡究竟哪个更苦吧!
参考资料:
[1] 王景飞,潘梅,黄赛,等.香露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 2016(32):22-24.DOI:10.3969/j.issn.1672-0873.2016.11.008.
[2] 罗明将、吉训志、秦晓威、鱼欢、宗迎、郝朝运、贺书珍.香露兜繁育技术及影响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农业, 2020(6):6.
[3] Cahyadi A .DAYA TOLAK INFUSA DAUN PANDAN WANGI ( 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 ) TERHADAP PELETAKAN TELUR NYAMUK AEDES SPP. AEDES SPP. AEDES SPP.[J]. 2013.
[4] Bhattacharjee P , Kshirsagar A , Singhal R S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2-acetyl-1-pyrroline from 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J].Food Chemistry, 2005, 91(2):255-259.DOI:10.1016/j.foodchem.2004.01.062.
[5] Wakte K V , Nadaf A B , Thengane R J ,et al.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 cultivated as a spice in coastal regions of India[J].Genetic Resources & Crop Evolution, 2009, 56(5):735-740.DOI:10.1007/s10722-009-9431-5.
[6] Wakte K V , Nadaf A B , Thengane R J ,et al.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 cultivated as a spice in coastal regions of India[J].Genetic Resources & Crop Evolution, 2009, 56(5):735-740.DOI:10.1007/s10722-009-9431-5.
将“把科学带回家”
不错过每条有趣科学推文!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我们,点亮在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