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韩国政坛再次陷入巨大的风暴之中,距离总统大选仅剩一个多月,围绕两任前总统的风波却接连爆发,将整个国家的政治氛围推向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对峙。

尹锡悦曾因“涉嫌发动内乱”而遭到弹劾,被迫下台。

前总统文在寅现在也突然被韩国检方提起诉讼,罪名是涉嫌受贿。

这场司法风暴的骤然升级,不仅令原本就动荡不安的韩国政局雪上加霜,也再次引爆了社会对于“青瓦台魔咒”的集体记忆。



更关键的是,这一系列事件所处的时间点——总统选举前夕,使得事态变得更为敏感。

受贿罪

据韩国检方通报,案件的起因可以追溯至2018年。

当时文在寅在任总统,而前共同民主党议员李相稷则刚刚被任命为中小风险企业振兴公团的理事长。



不久之后,文在寅的前女婿徐某被安排进入李控制的泰国易斯达航空担任高管,尽管他并无任何航空相关经验,却领到了超过2亿韩元的薪资和津贴。

检方据此认为,这种安排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利益交换,是李对文在寅任命其为理事长的回报。

而文在寅与其女儿、女婿之间被视为“经济共同体”,间接构成了受贿。

尽管从逻辑上串联得当,但整个案件的法律基础与证据链条却引发了诸多质疑。

一方面,检方并未给出明确证据证明文在寅与李相稷存在直接的利益交换;

另一方面,所谓“经济共同体”在韩国法律上也缺乏明确界定,更多像是检方为构建案件所使用的模糊性概念。

这种在选前突袭式的起诉方式,被许多舆论视为是保守派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在遭遇重挫后,试图通过发动“司法清算”来扳回选情的一种“绝地反击”。

而这一切的背景,是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在各项民调中遥遥领先。



文在寅曾多次公开表达对李的支持,是进步阵营的象征性人物。

尹锡悦虽然被弹劾,但他背后的保守派势力依旧掌控着相当一部分政治资源,尤其是在司法系统中根基深厚。

在这种背景下,起诉文在寅便成为他们所能发动的“反制战役”的核心一招。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前总统都难逃刑责或政治打压,从李承晚到朴槿惠、李明博,甚至卢武铉也因压力跳崖自尽。



“青瓦台魔咒”似乎成了任何总统下台后无法逃避的宿命。

文在寅原本被视为一个例外——在任期间推行检察系统改革,卸任后回到故乡生活,远离政治中心,甚至被称为“最有可能安全退休的总统”。

然而这一轮指控的突然降临,似乎宣告着这段平静时光也要告终。

尹锡悦反击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魔咒”同时笼罩在两位总统身上:尹锡悦因涉嫌谋反和妨碍司法而被法院审理,面临无期甚至死刑的潜在惩罚;

文在寅则被视为保守派挽救局势的替罪羊。

整个韩国社会因此陷入深度分裂,不同政治阵营的支持者走上街头,爆发大规模抗议。

围绕司法独立与政治报复之间的界限,再次引发激烈争议。

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场政治风暴也暴露出韩国政治结构中根深蒂固的问题。

总统制的高度集中化导致政权更替不仅是权力交接,更常常成为政治清算的开端。

每一任政府都在试图抹除前任留下的痕迹,司法成为最直接的工具。

尽管文在寅执政时期尝试推动“检警分权”,弱化检察院的侦查权力,但从当前事态来看,这一改革远未彻底改变韩国司法的政治属性。

现在距离大选仅剩一个多月,李在明极有可能当选总统,而这场对文在寅的起诉被广泛解读为试图阻碍其胜选的“司法障碍”。

保守派似乎希望通过摧毁进步阵营的“精神图腾”,动摇民众对李在明的信任,从而在最后阶段扭转局势。

但现实是,在多次政治操弄之下,韩国民众对于“清算式政治”的厌倦情绪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中间选民反而对执政党及其操作感到反感。

韩国目前不仅面临经济疲软、通胀高企等结构性难题,同时还处于对美贸易关系紧张、朝鲜半岛安全局势紧张等多重外部压力中。

在这种情势下,内政若持续陷入恶性政治斗争,势必会削弱国家的整体治理能力,进一步撕裂社会信任结构。

可以预见的是,文在寅案即便在选前持续发酵,其最终判决也未必会对政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但这场风波所揭示的深层矛盾——司法工具化、政党极化、总统权力失控、民主制度信任危机,将继续困扰韩国社会。

文在寅是否真能“破例”避开魔咒,尚未可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