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中央民族大学考古队参与发掘的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入选。


莫尔寺遗址位于喀什市东北方向伯什克然木乡莫尔村外一处高台上,现存一方一圆两座佛塔,它是已发现位于我国最西部、保存较完好的泥土建筑佛塔,也是我国早期大型地面佛寺和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佛教在古代新疆地区传播和盛行的经历,同时在这里发现的佛教艺术遗存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绝的总体特征。


根据考古测年,莫尔寺遗址始建于公元1世纪,随后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的改扩建,直到公元10世纪后逐渐废弃。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探险队”在新疆四处侵扰文化遗址时发现了它,因没有重要发现而只是被简单记录。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莫尔寺遗址进行主动考古发掘。同年,遗址发掘列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莫尔寺遗址的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尤其是数量巨大且风格各异的佛像残片,融合了中亚、犍陀罗、本地以及中原地区的文化元素。另外遗址内还有陶、木、铜、石、骨、棉麻丝等材质的遗物,以及剪轮五铢、开元通宝等钱币。


2024年考古队在遗址新发现一件泥瓦,瓦是中原建筑的重要部分,它为认识当时莫尔寺建筑方式和特征受中原建筑风格影响提供了线索。

“据史书记载,武周时期曾在西域的疏勒镇修建过大云寺,但目前不知所终。这件泥瓦为我们推断莫尔寺曾作为中央政权层面修建的大型佛寺提供了一个重要证据,是当时中央政权对西域有效管辖的证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肖小勇说。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强世功表示,莫尔寺遗址考古实证了新疆多元宗教并存和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有效治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它填补了丝绸之路佛教考古相关领域空白,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成为正本清源,凝聚人心,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意义。


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还有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章音頔

看完了,点个“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