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的1989年至1994年,有36位对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将军,被冠以军事家的称号。
然而,在这36位军事家当中,就有八位是来自新四军。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位大将粟裕,他曾经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的副司令员,因出色的军事才干,在不久后,被军长叶挺任命为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进行侦查。
等到新四军第二次组建,粟裕任职新四军第一师师长,此时的他已经成为新四军的骨干成员。
第二位大将张云逸,他是新四军的核心创建者。在新四军成立之初,张云逸被中央总部派到皖南参加新四军的创建,并任命为参谋长兼第三支队的司令员。
皖南事变后,张云逸参与新四军的创建,任职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由此可见,张云逸是新四军的元老,先后参与经历了新四军的第一次组建与第二次组建。
第三位无衔将军李先念,他曾任职新四军第五师师长。
虽然,李老没有军衔,但他在其它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大的。任职副总理,同时兼任财政部部长,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李先念还是80年代党的重要领导人,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持者。
第四位大将黄克诚,他原本是八路军344旅的副旅长兼职政委,是属于一位综合型的军事干部。
然而,在新四军第二次组建时,由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被并入新四军,并改编成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同时兼任政委一职。
要知道,新四军第三师在他的领导下,成为兵多将广的一支主力雄师。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解放军第39军。
第五位军长叶挺,他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被毛主席称赞我军的第一任总司令。正因为地位的特殊性,在1937年新四军成立的时候,叶挺成为这支部队的军长。新四军在他的带领下日渐壮大,从而遭到蒋介石的嫉妒,于是发动了著名的皖南事变。
在这次事件中,叶挺被俘,直到抗战胜利后恢复自由。后从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飞机发生了事故,不幸遇难。
第六位彭雪枫,在抗战初期,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由于在战争年代,十分缺乏军事干部,于是彭雪枫被上级调到豫皖苏边境,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等到新四军第二次组建,彭雪枫任职第四师师长兼政委,领导淮北地区的抗日战争。
可以说:彭雪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个人的军政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被誉为党的好榜样。只可惜,在抗战快进入尾声时,与顽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第七位罗炳辉,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罗炳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战工作。后被调到新四军任职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协助陈老总共同开辟敌后根据地。
在部队得到扩编后,个人军事能力很强的罗炳辉任职新四军第五支队的司令员。皖南事变后,又先后担任第二师副师长,师长等职。
罗炳辉将军是在1946年因病逝世,没有见证新中国的成立,但在80年代被追赠军事家。
第八位大将徐海东,他原本是八路军344旅的旅长。在平型关战役结束后,徐海东被调到华东地区任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1940年1月,徐海东病倒在皖东抗日前线,此后的时间里,他一直在病榻和担架上度过,一度抱病指挥作战,后因身体不支被迫离开指挥岗位。
如果再加上陈毅元帅,新四军共走出九位军事家,可谓是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