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在PGL瓦拉几亚S4赛季瑞士轮1-1组,XG战队对阵Liquid战队的第三局中,Ame在比赛进行到第21分钟,队伍人头比6∶21的情况下,第一个敲出了GG。

笔者翻遍了DOTA2职业赛事的数据网站,并没有找到职业选手在比赛中敲出GG次数的统计数据。但根据社区玩家们的回忆,这似乎是Ame职业生涯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一次在比赛中敲出GG。


以往Liquid战队大多是由Nisha和boxi两名选手回应对手打出的GG,miCKe偶尔会参与其中,剩下的两人Insania和SaberLight几乎不会理会。但在Ame敲出GG后,Liquid战队的五名选手齐刷刷地打出了GG。一方面,这是出于对Ame的尊重。另一方面,Liquid众人显然也对Ame的行为感到意外。

Ame罕见地敲出GG,也在第一时间震动了整个中国DOTA2社区。不少玩家认为此举是Ame对队伍尤其是中单Xm本场比赛的表现发泄不满,更悲观的玩家甚至开始猜测Ame是否会在PGL结束或是本赛季结束后宣布退役。

社区内出现这样的声音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对于中国DOTA2社区来说,Ame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自2018年开始,中国战队在所有国际赛场上取得的最好成绩,都有Ame的身影。现役选手中,除了曾代表Wings战队拿到TI6冠军的Faith_bian和y之外,Ame在TI和国际赛事中的成绩仅次于两人。如果说中国赛区还有哪位选手是现役前五的选手,那这个人也只可能是Ame。

可以说,对于中国DOTA2社区而言,Ame是粉丝们幻想中国战队再度捧起TI冠军神盾的唯一理由。他身上承载的,不仅是成绩的保障,更是无数中国DOTA2玩家和粉丝的希望。


除了成绩之外,Ame同样是整个DOTA2赛事生态流量的保障。根据Esports Charts统计,在经历了2020年DOTA2职业赛事的停摆后,2021年延期进行的TI10峰值观众为274万人,这也是DOTA2历史上最高的峰值观众人数。也是在那之后,DOTA2赛事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开始持续走低,2022年这个数字锐减为175万人,过去两年TI的峰值观众更滑落到了150万人上下(以上数据均不含中国大陆观众)。

尽管没有对中国区观赛数据的统计,但赛事期间社区内的声量和讨论度明显是持续走低的。在“为什么不Ban猛犸”之后,除了亚运会夺冠的短暂高光,DOTA2赛事再没有过任何登顶热搜或者搜索引擎的话题出现过。

随着Maybe和Fy两位明星选手在过去两年相继暂别赛场后,Ame成为了现役仅存的明星选手和流量保障。根据官方解说Sdn在直播中透露的内容,只有解说Ame所在队伍的比赛时,直播间在线人数、弹幕数量和礼物数量才会有明显起色。可以说,现在几乎所有以解说赛事为生的DOTA2主播,都在仰仗Ame带来的流量和关注度。


因此,无论是基于粉丝对成绩的期待还是Ame对中国DOTA2赛事流量的帮助,毫不夸张地说,Ame就是整个中国DOTA2社区唯一的救命稻草。一旦他选择告别职业赛场,那将会对本就奄奄一息的中国DOTA2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无论Ame敲出GG的动机是短暂的情绪释放还是出于更深层的原因,这一举动无疑撕开了中国DOTA2生态的隐痛——过度依赖单一选手的脆弱性。社区对Ame的期待与焦虑,本质上是整个赛区青黄不接的缩影。

若想真正重振荣光,或许需要更多新生代选手的崛起、更健康的赛事生态建设,以及观众对低谷期选手的包容与支持。毕竟,将整个赛区的命运系于一人之肩,既是英雄主义的浪漫,也是结构性的风险。Ame的故事仍在继续,而中国DOTA2的未来,终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书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