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有位叫刘熥的沧州人,他的母亲出生于康熙壬申年(1692),到乾隆壬子年的时候,已经有一百零一岁了,仍是身体强健,并且饭量很好。
在中国古代,朝廷对高龄老人有很多优待,当地的官员每当有机会为老人申报官支粟棉时,刘熥的母亲总是坚辞不受。
后来,当地官府又打算为她请旌建坊,老人还是坚决不同意。
对于朝廷的赏赐,一般人都是求之不得的事,因此,刘熥母亲的做法很难让人理解,有的人就问她为何这样拒绝。
刘熥的母亲说:“我出身贫穷,一身困苦,自认为命薄福浅,因为上天怜悯我才能如此长寿,我一旦受了这过分之福,估计死期也就到了。”
这件事记载在纪晓岚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在书中,纪晓岚对刘熥的母亲评价还是很高的。
纪晓岚认为刘熥母亲的所见殊高,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因为在中国传统理念中,认为人的福寿是有定数的,消耗完自然就没了,当然,很多人是不认可的,否则也就没有那么多争争斗斗的事了。
纪晓岚在书中还表达了自己的观念:从刘熥母亲的所做来推断,这个人的一生应该没有什么胶胶扰扰的分外之营求,正是因为她的恬然冲静,才得以颐养天和,从而获得如此长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