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做企业,就像是在健身房锻炼,你得挥洒汗水、保持身材,这样才能跑得更快。”最近,一家来自德国的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CEO,向合作的上海车企老总发出感慨:你们积极应用最前沿技术,推动整个行业创新发展,作为供应链企业,我们也得时刻努力,保持竞争力,才能不落后于人。

此前,两家企业共同研发了适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把汽车行业的创新边界又往前推了一步。这样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上海车展上比比皆是。包括这家上海车企在内,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首发超百款新车——上海车展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展会之一。

车展上许多首发新品,都生动展示着中外企业相互成就的“链路”:通过开放合作,企业间加强科技创新的合作力度,推动国际供应链的整合,待研发产品落地后,再通过车展这一开放平台,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既是对产品本身的市场检验,也引发行业对新技术的激荡与思考,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想象空间。本届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拥抱”是上海的姿态,“共赢”是上海的期待,展现上海将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行动。当“脱钩断链”“单边主义”的叫嚣声在地球上空回旋,关税大棒与贸易壁垒的阴霾笼罩各国之时,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从这个层面看,上海车展的如约召开,本身就是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宣言。

对于上海的开放决心,中外企业有目共睹;对于中国市场的庞大体量,行业内外无法忽视。最近,上海再度发布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外牌旧车,以利好政策撬动起更庞大的市场需求,这对车企的研发生产落地无疑具有促进作用。就在本届上海车展开幕前一天,上海官宣了与丰田的战略合作,丰田将在上海金山设立新能源汽车公司,进行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以及先进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车展开幕当天,今年2月正式投产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宣布,已生产超过100台Megapack储能系统。一系列产业项目的合作落地,都体现了企业对上海开放环境的信心与期待,也体现了中国市场向全球企业敞开的确定性。

从1985年创办至今,上海车展已走过整整40年。40年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产品迭代,从来都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不断深化设计、研发、制造等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合作。40年的历程用事实证明:任何产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多元主体秉持开放心态共同参与、携手进步。

这种技术的变化和迭代,亲身参与车展后往往看得更清楚。有记者在现场采访后感慨,在2023年上一届上海车展举办时,“智能驾驶能否落地”还是业界讨论最激烈的话题,本届车展上“智能驾驶”“智能体验”已成为企业展出新品最大亮点之一,也成为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难怪有外媒感慨:看懂上海车展,就能预判未来五年汽车产业的走向。

在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成为产品应用的“底层逻辑”,这些技术仅靠单个企业难以真正实现突破,科技进步在今天需要更广泛更深度的融合,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国家能靠单打独斗立足。

从上海车展可以看到,如今的中国早已不仅是全球最具规模的消费市场之一,也在源源不断地输出最新技术研发成果、提供丰富多变的智能应用场景,可以说在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产业生态和创新链条上,中国都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球技术进步、持续创新提供着不竭动力。在这场全球科技深度融合中,各个企业乃至国家都已经难分彼此,唯有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携手前行、竞争合作,才能共同进一步革新产品、升级产业、做大市场、造福人类。

上海车展开幕前一天,恰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题是“地球力”,呼吁全地球人凝聚力量,加速能源转型。当新能源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的“标配”,当智能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目标和挑战,上海车展所展示的发展趋势,更突显了开放的“全球意义”。

原标题:《上海车展的“全球意义”》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杰 简工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