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在国际社会之中,中国向来是一个和平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但同样恩怨分明,对于和我国关系不错,且渴望获得帮助的国家,一般情况下都会倾囊相助,及时帮助对方化解困难。

所以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同其他许多友邻国家之间都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彼此互相帮助,相互扶持。

可毕竟不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政权,在国际事务中处理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国家面临不同的境遇,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后果。

巴基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作为曾经我国亲密无间的朋友,曾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是一路扶持。

只可惜在当下,巴基斯坦却因为一个错误而走向西方人的陷阱,中国连拦都拦不住,难怪选择另一个帮扶对象。

巴基斯坦与IMF的历史



IMF其实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成立于1945年,简单来说就是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作为一个十分庞大的金融机构,它需要监察各国货币的汇率以及贸易情况,在某个国家即将脱离稳定状态的时候,负责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从而保证金融制度的正常运作。

从表面看起来,这个机构的作用似乎十分不错,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个所谓的基金组织并不是慈善机构,当某个国家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它所提供的资金并不是人道主义支持,他是实打实的贷款,具体作用就像是如今的高利贷。

当然这种与国家之间签订的协议,并不只是还钱这么简单,情况严重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更有可能借到钱之后,国内会有许多负面的情况,所以说巴基斯坦这次的举动有些欠妥。



从历史上看,IMF虽然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来关注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美其名曰为处于严重经济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实际上就是趁火打劫,因为你需要接受它的政策和附加条件。

巴基斯坦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向这个组织借钱了,为了解决国内收支平衡的问题,巴基斯坦曾多次从这个组织借“高利贷”2001年到2009年期间,总计有过多次借款记录。

原因都大同小异,主要由于其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所以不得不走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借贷的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但这些行为每一次几乎都存在争议,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让很多人都感到迷茫,他们不知道巴基斯坦的借款行为究竟是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帮助巴基斯坦渡过了难关,还是增加了巴基斯坦的债务负担,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财政赤字是现实情况,资金注入是刚需,所以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制定的严格政策,而也正是这些苛刻的政策,直接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及时援助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保证了巴基斯坦的财政收支平衡以及外汇稳定,一方面促进了国家的出口增长,一方面也为产品进口提供了相应的资金。

但相对应的,财政赤字状态下的大量资金涌入会造成巴基斯坦的货币贬值,你看并且这种借贷实际上等同于债务均摊,所以只能通过增加消费税,项目资金削减以及加价率提高的方式来进行资金回笼,从而为将来还债做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国内的各种项目补贴大量减少,就连交易所的证券也被政府掌管,实际上国内的经济状况并不景气。

是药三分毒



其实这些负面影响早在巴基斯坦前几次借款的时候就已经体现了出来,但巴方政府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是并不重视这一点。

2023年7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向巴基斯坦提供了30亿美元的备用资金安排。

这一举措让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从2023年1月仅有的30.9亿直接增加为150亿美元,几乎从历史最低到达了历史最高,当然也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资金注入,只不过后者的是支援,而前者完全是贷款。



IMF并不是大发善心直接投资30亿,而是巴基斯坦退无可退,被逼无奈地被迫选择。

主要是因为在2023年初,巴基斯坦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动荡,经济秩序非常不稳定,出现了极大幅度的社会贬值,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局面险些失去控制,政府只能被迫采取很多政策来削减支出,继续维持资金的稳定。



自从乌克兰危机加深,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开始,总体的经济格局就出现了宏观的恶化,尤其是伴随着大国之间的相互较量,巴基斯坦的经济也遭到了负面影响,IFM说是经济援助,实际上就是通过金钱来进行利益交换。

因为在借钱之前和巴基斯坦达成的协定之中,这个所谓的基金组织竟然要求审查中国和巴基斯坦走廊能源的合作协议,不仅如此,还要求巴基斯坦方面公开项目内容。

这背后的目的已经十分明显,这个所谓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为美国站台,想通过资金的注入控制巴基斯坦,让其变成大国博弈之中的棋子,并且利用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良好合作关系来对中国进行制约,如此中巴之间的合作也会受到限制。



除了这样的外患之外,巴基斯坦的内忧也是其出现经济危机的本质,其本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但近些年来服务业发展较快,让巴基斯坦难以走出典型的农业国模式,加上较低的机械化水平,伴随着自然灾害的爆发,农业受到了很大影响,直接冲击了本国的经济。

例如在2022年,巴基斯坦出现了十分罕见的高温,而进入夏季之后又遭遇洪水灾害,国内大量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被破坏,在经济原本就遭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斯坦政府又不得不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因此财政更加困难。



另外巴基斯坦的政局也并不稳定,国内状况频发,让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所以当前的巴基斯坦急需外部的帮助。

巴基斯坦在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73年里贷款24次,不仅伴随着十分苛刻的条件,并且越来越多,对巴方的国内政策和国外政治都造成了长期影响。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巴基斯坦虽然通过获得资金而有了暂时喘息的机会,但到2025年年底之前,共需要偿还高达730亿美元的债务,这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况且根据自然气候的变化,新一轮自然灾害也很有可能会降临。

这将会对巴基斯坦经济的管控形成又一轮不利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受到危机波及的不仅是巴基斯坦,还有与我国的一些合作项目。

巴基斯坦曾经是我国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中国对其累计投资超过620亿美元,直接拉动了巴基斯坦的就业率,数万个就业岗位意味着中国为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也有债务存在,但巴基斯坦却选择了延期偿还。

从这里也能暴露出我国对其援助模式的深层次矛盾,双方合作的目的在于共赢,中国可以在对方危急的情况下给予援助,但却不能为巴基斯坦的错误方法和选择买单。

因为国内政局的不稳定,也有不少武装力量对中巴合资项目发动了袭击,许多工程被延期,效率也大幅度降低,相关产业的升级甚至直接被拖垮。



其实如果仅面临这种状态,中国也不会对巴基斯坦失望,但他并没有决定从自身寻找问题之所在,而是通过疯狂借贷的方式实现危机的虚假过渡,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正常的选择应该是着眼于长期效应,先稳定国内的政治状况,结合本国农业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度过这一次经济危机,对于外国的资金援助,也应该合理使用,对国内的经济增长进行刺激,加强监管体系,稳定安全局势,起码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但目前巴基斯坦所采用的手段却只是烂泥扶不上墙,已经完全走入了西方的陷阱,不合理的资金利用只会为巴基斯坦换来更加庞大的负债,在不改变经济模式的情况下,像是一个无底洞,接下来只会进行无限借贷的死循环,并且产生更多苛刻的条件。



面对这种无法解决的态势,中国也只能进行其他选择,因为目前巴基斯坦似乎没有寻求改变的意愿,不久之后很有可能被西方完全控制,成为打击中国的棋子和手段。

所以说国际基金货币组织的金钱输入,更像是西方国家的爪牙渗透,让一个遍体鳞伤的国家不得不选择接受多重苛刻条件的束缚,从而走上自己根本不想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雅菁.西方在巴基斯坦炮制“中国债务陷阱论”剖析[J].公共外交季刊,2023,(04):75-83+
134-135.DOI:10.16869/j.cnki.pdq.2023.04.019.
[2]宋志辉,刘雅菁.巴基斯坦接受IMF援助:“是药三分毒”?[J].世界知识,2023,(16):36-37.
[3]Naeem M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基斯坦经济的影响(2001-2019)[D].吉林大学,
2020.DOI:10.27162/d.cnki.gjlin.2020.00411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