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茜 通讯员 殷再红 陈佳婷
4月23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工作报告——企业与员工篇(2020—2024年)》。
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宝安法院共审结商业秘密案件44件,其中民事案件43件,刑事案件1件。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案件数量激增至18件,同比增长超2倍,反映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商业秘密侵权风险攀升。从案件特征分析来看,超过80%的案件与员工离职行为相关,尤以销售、技术等核心岗位人员离职后引发的纠纷最为突出。在判决结案的民事案件中,企业胜诉率不足30%,败诉主要原因是涉案信息未同时满足“秘密性、保密性、价值性”要件。例如,部分企业因未签订保密协议、未采取有效技术防护措施,导致关键客户信息或技术资料难以被认定为商业秘密。
针对案件暴露的行业共性问题,宝安法院从企业治理与员工行为规范双视角提出建议。在企业层面,应建立分级的保密管理机制,规范涉密文件全流程管控;综合运用权限管控、操作审计等技术手段,构建动态防护体系;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边界;注重离职环节的善意管理,避免因程序失当激化矛盾。对于劳动者而言,则需严格履行保密义务;离职时“清洁交接”物理及电子载体;避免通过私人渠道传输敏感信息;提升法律风险意识,自觉拒绝参与同业不正当竞争。
此外,发布会同步发布的5起典型案例,涵盖离职后窃取公司技术秘密案、在职员工与同业公司“挖走”客户案、离职后违反保密义务案、在职期间实际控制同业公司侵害经营秘密案、未设置保密措施不构成侵权案等典型场景,全面揭示了商业秘密侵权的主要模式及司法裁判导向,为市场主体识别风险、规范行为提供了具象化参考。
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命脉”,司法保护需兼顾权利人利益与市场活力。下一步,宝安法院将加强类案指导,通过多元化普法宣传,推动形成全社会尊重和保护商业秘密的法治共识,为辖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