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工作人员将人工繁育的合柱金莲木幼苗回归自然栖息地。

4月23日,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一场特殊的“生态接力”——该保护区与广西植物研究所联合开展“回归濒危植物·践行生态文明”活动,成功将100株人工繁育的合柱金莲木幼苗回归自然栖息地,为这一珍稀物种的存续按下“加速键”。

合柱金莲木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存于桂粤少数沟谷地带,而广西主要分布在融水、金秀、龙胜、德保4县。其独特花形对研究植物区系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但因生境破碎化和人为干扰等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为切实有效保护合柱金莲木在物种和遗传2个层面的多样性,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广西植物研究所联合对该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采集不同居群种源进行遗传优化培育。

“本次回归的幼苗历经多年科技攻关,突破了合柱金莲木种子和繁殖技术,成活率比较高。”广西植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韦霄介绍。

“选址的清水塘保护站拥有该物种现存稳定小种群,生境完整度高,此次同步建立监测样地,将长期记录幼苗生长、存活及自然更新数据,为后续大规模回归积累经验。”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谭飞表示。

据了解,九万山保护区地处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合柱金莲木少有的“安全庇护所”。此次回归首次探索“科研单位+保护区”协同模式,既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5—2035年)》对优先物种的保护要求,更为濒危植物构建“迁地保育—遗传分析—野外定植—动态监测”的全链条保护体系。

覃美 黄诚 摄影报道



合柱金莲木。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合柱金莲木“回归”九万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