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籍与鲜花相遇,当故事与心意传递,一个理想中的"好社区"正渐渐成形。四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淡水路零距离家园社区博物馆,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花香与书香。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一本书交换一页花"共读会正在这里温情上演。

活动通过书籍和鲜花的交换,为社区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当越来越多的居民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不知不觉间通过书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书润心田,阅读成为生活方式

活动的第一站,书店主理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编审/书店主理人毕凤鸣老师上台分享,她以“书香润心田·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城市出版社与淮海中路街道的合作项目,包括捐赠图书、设立图书角、举办作者见面会等,旨在通过“出版+社区”模式,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凝聚邻里情。


“我们捐赠的200册图书将设立'零距离书香漂流站'。”毕老师介绍道,“这些书籍会在社区各个角落漂流,让阅读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她的分享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刻感受到书香对社区的滋养作用。

在温情的共读交换环节,多位书友代表依次带着各自与书籍的故事,缓缓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每一段分享,都如同一盏盏温暖的灯,照亮了彼此的心灵,也传递着生活的智慧与情感。

白领尤小姐和社区工作者张莺分别带来了充满老上海情怀的书籍《老上海小百姓》和《石库门·夜来香》。尤小姐轻捧书本,翻开书页,仿佛轻轻掀开了一段旧时光。她分享道:“这本书带我走进了老上海的烟火气里,那些石库门的晨曦、弄堂口的叫卖,还有黄包车的铃声,都在字里行间活了起来。它让我看到,这座城市不仅有高楼大厦的繁华,更有市井小巷的温情。”

社区工作者张莺则从夜晚的视角切入,她说道:“《石库门·夜来香》让我想起了老上海的夜晚,石库门里透出的微光、弄堂里飘来的夜来香,还有那些老歌的旋律,都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上海,是那些藏在弄堂深处的温暖记忆。”两人的分享,一个聚焦于清晨的烟火气,一个描绘出夜晚的怀旧情,共同勾勒出一个立体而温暖的老上海。


来自思南新天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他们的分享。蒋清影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与智慧的故事,她的眼神中透着对英雄的敬仰。顾杨易恬小朋友则兴奋地描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她的分享充满了童真和活力。两位小朋友的分享,不仅展示了他们对书籍的理解,也传递出勇敢、智慧和正义的正能量,让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温馨与活力。

梧桐咖啡店主秦涛分享了《婚姻&家庭!别被幸福绊倒》。他微笑着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和婚姻中的那些小细节,它们常常被我们忽视,却对我们的幸福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提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有时候我们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停下来看看。”他的分享引发了在场居民的共鸣,提醒大家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温暖。

书香流转,共读时光融入社区梦

紧接着,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政总院 专业总工程师钟律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好社区:人民城市的微观尺度》一书,从书中提炼出邻里关系与公共空间营造的核心理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细微之处的设计与互动,提升社区的凝聚力与宜居性。同时,她指出:“一个‘好社区’不仅要有便利的生活设施,更要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温暖的人际关系。”


“在我们‘零距离漂流书店’建立之初,出于对阅读的热爱,我个人也捐赠了100余本多类别的书籍”。她娓娓道来,希望通过书籍的漂流和分享,让更多人通过阅读找到共鸣,分享思想。

随后,书友们积极参与互动,纷纷在花瓣形便签上写下自己心中“好社区”的模样,并将其贴在背景板“理想社区树”上,用文字勾勒出对社区未来的美好憧憬。

“欲做大画家者,必先爱吾家邦”,吴湖帆先生的名言在淡水路社区回响。活动现场,干花与画框交织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在艺术创作环节,艺术策展人李立老师深入解读吴湖帆先生的《国光春霁》、《闹红一舸》、《梅花双鹊》、《春风燕喜》四幅经典之作,引导书友们领略画中意境,感受海派艺术的魅力。

与此同时,青年花艺设计师修以老师携手社区居民,用花艺创作向海派文化致敬。在修以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将吴湖帆画作中的意境融入花艺作品,用鲜花与干花勾勒出属于社区的“花语好社区”画框。画案的墨香与社区生活的烟火气交融。从嵩山路88号到淡水路213号,这场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


活动结束时,夕阳的余晖为每个人手中的“花语好社区”画框镀上一层金边。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他们重拾阅读的乐趣,更感受到了久违的邻里温情。

正如活动主题所言——“一本书遇到一个人,看见一座城,传递一束花”,这个春日的午后,书香与花香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社区的美好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