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陵木城:党建长廊耀边疆边陲小城风景好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以“三边三好”指向领航,持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在强化作用发挥、夯实思想根基、实施强边固防、深化边疆治理等领域中充分发挥边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绘就一幅以组织强带动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和美画卷。
注重“两个作用”效能发挥,点燃“强边固防,兴边富民”的边疆发展强引擎。木城乡推行“1+N+N”党员联户制度,将全乡237名具备服务能力的党员同1871户群众挂联,以“五步工作法”有效推动党员联户工作,在龙陵县域首创并常态化开展以“串一回‘门子’、讲一点政策、问一下民意、促一项工作、办一件实事”为内容的“五个一”走访活动,落细落实上级政策讲解到户、民意诉求收集到户等“五联到户”机制,打造“党员上门问事、户组梳理提事、支部研究议事、村干部领衔办事”的工作格局。2024年以来,开展入户走访19轮次,收集意见建议178条,落实民生实事84件,老满坡村党总支2022年成功创建“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并被保山市委表彰为“保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木城村党总支被保山市委组织部表彰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强化边疆爱国主义教育,奏响“入脑入心,触及灵魂”的国门教育最强音。木城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挖掘“安定大沟”“等养民兵排”等本土红色资源,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国土意识、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国民意识,以边境巡逻和“边境线上的升旗仪式”为重要内容,扎实开展“红旗飘飘”行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全乡133名工会会员、428名党员每年1次巡边,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2024年,木城题材微电影《等养民兵》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榜样的力量”专栏。同时,依托木城之子、国门宣讲团、木城“兵阿妈”等志愿服务项目,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开展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我与国旗合个影”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领悟“中国红”背后的精神力量。“兵阿妈”志愿服务项目获保山市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铜奖,木城乡2022年、2023年连续被评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持续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画好“石榴花开,仔仔连心”的民族团结同心圆。木城乡以思想、空间、社会“三个互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举办彝族、傈僳族传统火把节、阔时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非遗传承“三种元素”有机融入,加大对香堂文化、土巴拉乐器等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立足2个本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布局,建成5个便民服务站,以便利的互嵌生活推动各民族群众空间互嵌。此外,充分发挥“双语调解员”作用,以“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村长”等普法队伍为依托,通过举办户主会、火塘会等活动,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截至目前,木城乡及下辖5个村全部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老满坡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郭玉琴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扎根边疆守卫神圣国土,绘就“边防稳固、边关月明”的强边固防新画卷。木城乡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责任制,搭建起以村党总支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网格长为助理、志愿者为骨干且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网格,深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融合,配备1中心2联防所,4名公职、18名专职、4名轮值的常备人员防控力量,积极推动驻木部队、边境派出所等部门高频联勤,抓实民兵整组,抽取干部、军警、党员、民兵、联防员等定期开展联合巡逻,推动形成党委抓总、成员单位联动配合的应急处置工作模式,成功处置“10.01”“6.07”涉边涉外事件,在边境区域构建了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强边固防新格局。截至目前,5个村在全省抵边村中率先创建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辖区内近三年无偷越国边境、涉毒、涉恐案件发生。
聚焦边民幸福美好生活,铺展“兴了边疆,富了百姓”的兴边富民新风景。木城乡坚持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聚焦6大建设目标任务和省级19项指导性指标要求,全面优化边境村寨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启动绿化美化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实现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自来水管网入户率与行政村污水治理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5G网络覆盖率“五个100%”目标。通过探索“特色发展、文旅结合、村企联合”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咖啡、坚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构建“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咖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咖啡产业实现从“种子”到“杯子”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咖啡成为群众的“致富果”“幸福果”。截至目前,全乡咖啡种植面积达10485亩,实现产值约1470万元。2024年底,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229.57万元,均荣获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