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是一片红色热土。
这里是东北抗联的诞生地和主战场。
这里是解放战争时期合江省省会和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
这里曾经从辽沈战役打响后,平均每天为前线输送一个连的兵员。
这里最先唱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4月23日,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佳木斯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十连冠”让佳木斯再一次走向人前。
三十多年里,佳木斯坚持以更大格局、更高标准、更实作风全面推进双拥工作,不懈打造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佳木斯样板”。双拥工作的丰硕成果,推展开一幅绵长又深情的双拥画卷。
佳木斯市双拥办联合市群众文化协会开展爱我人民爱我军双拥主题歌曲社区传唱活动
高位推进 “东极红”担当强军梦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子温柔地洒向桦川县冷云红军小学一年一班教室里。一场班会中,孩子们后背挺直,目光专注。
讲台上,7岁的韩露正在声情并茂地和同学们分享着冷云的故事,文字通过声音的振动传递到孩子们的耳中,也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拥军基因融入了佳木斯人的精神血脉,从娃娃抓起,讲好红色故事,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营造双拥的浓厚氛围。
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规划方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考核,写入党政军党委工作报告,多少年来,双拥工作在佳木斯市一直被摆在重要位置,被纳入重要日程。
“红色基因不能变、金字招牌不能丢、时代使命不能忘”,佳木斯市坚持在深学笃用上下功夫,以“强化理论武装、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长治长效”为抓手,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推进“主管部门管全面、成员单位管战线、功能区域管一方、街道乡镇管兜底、居(村)委会管网格”的工作格局,确保军地工作对接顺畅、运行高效。
实践中,佳木斯市创造了“以红色历史为主线,把故事讲好;从娃娃抓起、使人人参与,以共建为基、让军人优先,与时代同行、为城市铸魂”的“1+3”工作模式。坚持把双拥工作落实和创建活动成效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标准之一,确保工作抓出长效。
边防官兵与赫哲族群众共庆春节
尊崇优待 鱼水情温暖“军营绿”
不久前,佳木斯公证处开展军人专属公益服务,为现役、退役军人提供精细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公证服务措施,受到好评。
这只是佳木斯市拥军工作的一件细微的小事,而也正是这样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更能让人感受到用心,感受到温暖。
一直以来,佳木斯市紧紧围绕部队最现实、最迫切需要,动真情、办实事、出实招,全力解决好部队官兵后顾之忧。
佳木斯市军供站为任务部队进行军供保障
“部队练好打仗、地方练好支前”。佳木斯市先后投入5.6亿元解决部队营房建设、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和后勤保障等实际需求,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兼顾国防和军事需求,战略物资全部实现军地联储联用。
深化社会拥军,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医院、银行、行政服务中心等场所全部实施军人依法优先、军车免通行费用,公交、公园、博物馆和景区景点全部对军人免费开放。确定八大类200余项优待优惠政策,发放优待证7.3万人次。
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培训“三送”活动,为部队官兵提供培训辅导830余人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2500余人。符合安置条件的转业军官、军士、异地转业军人、随军随调家属等全部按照规定优先安置工作单位和岗位,安置满意率达到100%。148名军人子女享受入中小学“全市择校”、中考加分等教育优待政策,切实让部队官兵“后路”更顺心、“后院”更贴心、“后代”更放心。
佳木斯职教集团职业培训学院战士们电工技术培训
佳木斯市知心大姐志愿服务队员为新兵包饺子
“我们持续加大拥军支前的力度,在全市各部门形成合力,不断优化社会化拥军举措,已经形成了上下同欲,一呼百应的爱国拥军的生动局面。”佳木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综合科田英说。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为入伍新兵进行政策宣讲
双向奔赴 赤子魂感动人民心
1966年3月,驻佳某部队战士刘英俊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奋不顾身,勇拦烈马,救出6名少年儿童,自己英勇献身。
次年,为纪念这位人民英雄,在烈士牺牲地修建了刘英俊烈士陵园和刘英俊烈士纪念馆。此后的每一年里,全市各界都组织纪念活动,刘英俊以及他所代表的解放军战士,始终留在佳木斯人的心中。
一直以来,驻佳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佳木斯地方建设,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用心、用情、用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驻佳部队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结军地共建对子300余个,投入资金,帮扶乡村修建灌溉渠、文化广场、爱民路和连心桥,义务植树80万株,资助贫困学生230余名、独居老人260余名,义诊治愈1200余名患病群众,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
疫情期间,驻佳部队官兵无偿献血26万毫升,受到广泛赞誉和爱戴。创新实施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管边控边机制,争取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88万元,开展军地联巡联检100余次,近年来累计出动现役官兵、民兵力量7300多人次,完成了山火扑救、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守护人民健康,保卫人民安全。
拥政爱民从不忘,无私奉献护航情。驻佳部队的官兵们以实践,践行着“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深情誓言。
3月5日31691部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深入桦川县创业乡谷大村为村民义务理发
弘扬文化 “金名片”谱写新篇章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宋金和,倾尽半个世纪的时间、精力收集日军侵华物证,推动建成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躬身力行,为参观者打开一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窗口。
2018《中国双拥》年度人物富宏博,退休后编纂完成50万字的《佳木斯双拥史》,如今80岁高龄的老人,只要有空,仍然会在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内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进行讲解。
革命烈士陵园内,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红色记忆”宣讲团走遍了东极大地;大街小巷,双拥的口号、标语成为一道风景……佳木斯市以文化品牌建设为载体,倾力打造文化名片、地域名片、榜样名片,进一步把双拥文化品牌内涵外延,激发市民爱国情怀,提升军人、军属荣誉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让双拥文化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营造上下支持、人人参与的双拥浓厚氛围。
坚持红色文化引领,将“东北抗联”精神、“东北小延安”文化等红色基因融入双拥创建,编纂排演红色题材话剧《冷云》《大粮仓》,创作《双拥誓言》《燃烧的旋律》等一大批优秀作品。
强化双拥宣传阵地建设,打造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三江国防教育展馆、东北抗联雕塑新馆、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全市修建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设施、双拥公园51处,每年接待受教育者15.2万人次。
突出典型示范带动,先后培树出“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全国智力拥军模范”黄景秋,“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宋金和,“全国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张俊凯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激励全市上下初心永不改、双拥谱新篇。
桦南县党委政府慰问二等功臣张俊凯
1991年,佳木斯成为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十面红旗”城市之一,到如今,已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华夏东极,鱼水深情流淌在城市记忆中。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心连心。
如今,在佳木斯这片爱国拥军的红色沃土上,军民守望相助,处处涌动着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展望未来,佳木斯将用心谋划新时代双拥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双拥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谋划好双拥工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维护国防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潘蕾 李坦 记者 石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