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大熊猫的家园,跟熊猫有关的创意大赛能带来哪些有趣的作品呢?4月22日晚,一场全球熊猫爱好者共同参与的盛会——“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成果在成都发布。这个大赛要求参赛者提交的绘画、雕塑、潮玩等五个领域的作品都要跟熊猫有关。在这个主题下会有哪些创意作品出现呢?一起来看↓
全球创意汇集 打造熊猫千姿百态
“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热爱熊猫的优秀从业者参与,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还包括曾参与制作今年最火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动画视效制作团队,创意迭出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大赛共征集到全球1.3万余件参赛作品,网络总投票数突破616万次。参赛作品还要在线下通过实物、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在成都北湖生态公园熊猫家园文创中心,记者在这里看到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件艺术作品。它们涵盖了雕塑、绘画、潮玩、全息动画等形式。
最终,将不同朝代工艺美学凝练于掌心方寸的潮玩盲盒《雅乐团团—国宝熊猫》、将中国武侠与传统茶文化元素合二为一的视觉设计作品《熊猫赤竹侠》、短视频《蓉城奇遇记》,以及绘画作品《几何与色彩》,雕塑《活力天府》等斩获五大门类最佳作品奖。
据赛事主办方透露,未来会继续整合文化创意的产业链资源,推动参赛作品的商业化落地,为优秀创意提供从“作品”到“产品”的产业链支撑。
街头漫步“含猫量”爆表 “萌力”全开
成都,不仅是大熊猫栖息的家园,也是全球创意汇聚的“灵感之城”。当萌趣国宝遇上成都,从街头雕塑到舌尖美食,从非遗纹样到潮玩设计……“万物皆可熊猫”。下面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的探访,去感受一下成都的“萌力”和“含猫量”。
背上可爱的熊猫书包,在大街小巷随便逛逛,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熊猫元素,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憨厚可掬,有的搞怪灵动。
关于熊猫的创意无处不在,可以趴在楼顶发呆,可以乘坐熊猫客车去旅行,还可以在碗里卖着萌……熊猫元素可以融入美食,也可以摇身一变穿在身上。
熊猫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呢?蜀绣熊猫、川剧变脸熊猫等非遗创意产品让人眼前一亮,创意让熊猫从黑白双色变得多彩缤纷,传统与新奇在这里奇妙碰撞。
熊猫元素融入到城市各个角落,吃穿住行玩用看,这些“萌力”全开的创意,越来越多样化,催热消费,带动了“熊猫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了一个圈粉无数的文化符号。
花样翻新创意不断 熊猫文创掀起消费热潮
来到成都,没人能够抵挡住大熊猫的诱惑。据统计,202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接待游客超1220万人次,熊猫文创销售额突破2.1亿元。熊猫IP掀起的不仅是流量,更是消费热潮。熊猫文创如何保持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成都熊猫文创产业蓬勃发展,据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创新联盟统计,成都全市使用大熊猫文化符号的企业已达一万多家。与熊猫有关的文创产品,花样翻新,创意不断。
这是成都招商引资的一家熊猫文创企业,主打的是1:1高仿真熊猫玩偶。在这里,有22天、1.5月龄、3月龄、6月龄、1岁等不同年龄段的仿真熊猫,每个年龄段的体态都精准还原。
90后海归创业者方梓熙,2019年来到成都创业,专做原创品牌。这只头顶小灯泡的大熊猫,名叫鲁米,很受市场欢迎。
怎样能在成都的文创市场中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方梓熙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寻找年轻人的情绪点和共鸣点,做好在地文化的表达。
世界各地的文化是如此的不同,如何让人们在一件文创产品里获得共鸣,打造全球化的熊猫文化IP?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陈广宇团队从四川羌绣入手,走出一个国际范儿。
陈广宇团队打造的艺术熊猫,已在全球60多座中心城市成功举办了300多场活动,已吸引超千万人次参与。同时,还面向全球策划了巴郎熊猫影像互动活动,吸引了无数熊猫爱好者加入,很多人带着巴郎熊猫游历世界、记录分享生活。让熊猫成了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小窗口。
政策扶持 文化创意产业驶入快车道
在成都,文创不仅有潮玩、手办,其实更大范围的数字科技与文创互相赋能的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科幻等数字文创产业也频频“出圈”,从《哪吒》系列电影到现象级手游《九州仙剑传》,从三星堆文化IP到天府国际动漫城,成都文化创意成果常常给人带来惊喜。去年,成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从“旅游纪念品”到“文化超级IP”,成都的数字文创产业是如何驶入“快车道”的?
古格王朝是一家聚焦文化IP衍生品设计的企业,公司就在天府长岛创意产业园,与电影《哪吒》的制作公司可可豆仅一街之隔。创始人告诉记者,他们今年一季度的客户咨询量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总和,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为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和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都高新区聚集了6000余家数字文创相关企业。针对企业发展需要,成都高新区推出了一揽子数字文创产业领域普惠政策和不同于传统界定的人才发展政策,其中“非标准化人才”就是针对数字文创领域的优化调整。
成都的非标人才区别于过去的人才标准,指的是类似于数字文创产业等,这种新兴产业中无法量化考察但是又确实是领军人物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目前,在不拘一格的人才政策吸引下,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总量突破80万,尤其在数字文创作品的创作团队中,多元化的人才类别强有力地支撑起了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
今年,成都还出台了全国首个城市级科幻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成都市加快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众多针对影视、科幻、游戏电竞、初创企业扶持制定的专项政策,正在助力推动数字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