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我国于2021年6月30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实现了抗疟的历史性跨越。然而,消除疟疾并不意味着没有疟疾,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输入性病例分布广泛且高度散发,输入再传播的风险不容忽视。
01
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由疟原虫感染引起,通过雌性按蚊叮咬、输血、母婴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有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诺氏疟五种。
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伴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甚至昏迷、休克等重症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这些症状通常在被按蚊叮咬10~15天内发作。恶性疟危害最严重,致死率最高。
02
当前全球疟疾流行形势如何?
根据最新的世界疟疾报告,2023年全球约有2.63亿疟疾病例,因感染疟疾而死亡的人数达到59.7万,83个国家有疟疾流行,主要流行地区在非洲,东南亚地区仍然面临较大挑战。虽然我省已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但输入性疟疾时有发生,且疟疾传播和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消除,输入再传播的风险较高。
03
如何预防疟疾?
出境前准备
查询世界卫生组织、卫生健康委、海关等部门的网站或公众号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信息。
在医生指导下准备抗疟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注意药物有效期和保存方式。
准备浅色长衣长裤、驱蚊剂、蚊帐等物理防护用品。选择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蚊帐最好经过药物浸泡,且双活性成分比只含有菊酯类蚊帐具有更好的防蚊效果。
境外流行区防护措施
居住环境防护:
房间安装纱门、纱窗和蚊帐,最好是杀虫剂处理过的长效蚊帐,要确保蚊帐没有破损,且在药物的有效期内。室内用蚊香熏蚊或驱蚊剂喷洒。厕所、院落等也要经常喷洒驱蚊剂,定时清理杂草和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户外活动防护:
避免在黄昏至次日黎明蚊虫高峰期外出,避免靠近水池、稻田等蚊虫孳生区域。外出着浅色长衣长裤,皮肤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每隔4~6小时补涂一次,或在衣物上喷洒驱蚊剂,进一步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入境后的注意事项
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7~30天,少数潜伏期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从疟疾流行地区返回后,要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寒战、出汗、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适症状,立即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和疟区暴露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进行疟疾的检测和诊断。
确诊疟疾后全程规范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杜绝自行停药,防止复发和耐药性产生。
近1年内有疟疾流行病区旅居史或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禁止献血。
从疟疾流行区带回的物品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蚊虫藏匿,必要时进行药物喷洒,防止疟疾继发传播。
来源: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