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在烈日下泛着暗红色,将几内亚力拓西芒杜港口项目翻车机房深达15米的基坑烘托得格外瞩目——这一项目是由中国港湾承建,中交一航局五公司负责施工的非洲重点项目。项目经理王宏波看着尚未浇注的底板,用手不停指挥着:“把底板拆分成四块来浇注,就像拼接七巧板一样步步为营推进。”
底板,作为主基坑的核心根基,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靠近赤道的几内亚常年高温,旱季的来临,更是让日均温度始终维持在40度上下。极端的天气,使得底板整体浇注的失败概率飙升,众人不得不转而采用类似于拼接七巧板的分段式浇注方案。经过实地查勘,施工团队最终决定将底板划分成4块,依次浇注。
“这样既能助力项目团队验证技术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又能缓解现场物资供应的巨大压力,”项目总工徐刚平满怀信心,“只要首块底板顺利完成浇注,后续三块便可如复制粘贴般有条不紊地推进。”
首块底板浇注刚拉开帷幕,技术员们便遭遇了棘手难题。高温天气使得混凝土凝固速度远超预期,导致强度无法满足验收标准。复盘会上,徐刚平思路清晰:“老天爷让混凝土升温,那咱就反其道而行之,给它降温!”技术团队迅速对混凝土搅拌流程进行优化:先是调整了混凝土骨料配比,降低了材料化合所释放的热量;然后用5-10℃的沙冰与冷却水替代原先的搅拌水,降低拌合温度;最后再将施工调整到夜间,避开白天阳光直射……终于,混凝土入模温度被控制在了理想区间。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混凝土无法充分填充到底层的状况悄然暴露。底板作为整个工程的根基,若填充不充分,必然导致基础不稳,后续施工安全与质量将遭受严重威胁。众人即刻在模板的关键位置精准开设观测孔,从多个角度密切观测混凝土的流动态势。同时,布置多根探杆深入测量深度,精准判断混凝土的堆积高度。一旦捕捉到填充不均匀的迹象,便立即灵活调整浇注点。凭借这种方法,项目部全程精准把控了浇注进度,实现填充合格率100%。”
在第二块底板浇注前夕,物资短缺的危机就已显现。4000立方米高标号混凝土,其重量堪比300头非洲象,而当地不久前连最基础的水泥包装袋都依赖进口,物资匮乏程度可见一斑。机务负责人覃波带领 “骨干突击队” 提前规划,梳理出紧缺配件清单,在露天场地搭建起临时维修站,全力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同时,与当地多家供应商构建联动机制,形成紧密合作网络,哪家缺货便迅速从别家调配,各类建材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施工现场,项目终于步入稳定的流水作业正轨。项目部的“七巧板拼接计划”自此驶入快车道,第三、四块底板也如构想中一般,快速完成了浇注。
随着后续结构施工有序展开,众人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当中。而在基坑底部,四块精心“拼接”而成的混凝土底板宛如一体,坚实稳固,其整体平整度误差仅为3毫米,远低于规范要求。业主代表验收后由衷赞叹:“中国建设者以数学家般的精准严谨,雕琢出雕塑家般的卓越作品。”(刘志浩 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