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自觉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不断推动涉外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面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出现的新趋势,上海多家检察机关密集发布相关指引、举措、进驻园区等,更加主动参与健全涉外法律规范体系,提升涉外知识产权检察服务能级,积极服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今天,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中英文版《海外知识产权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三大先导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并上线“张江检察”中英文网站。其中,中英文版《海外知识产权刑事风险防范指引》针对我国主要贸易国家及地区,简要梳理其知识产权相关刑事法律规定及刑事程序,帮助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中识别潜在风险,明确不同司法辖区对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界定标准与执法重点,强化出海企业涉外知识产权刑事风险应对能力。同时,年初发布的《三大先导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更新为中英文版,向更多国内外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引。考虑到大多外资企业习惯通过官方网站了解中国司法政策和法治环境,“张江检察”中英文网站重点突出信息发布、政策解读、法律服务等功能,为国际创新主体提供权威、便捷的信息渠道。

近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设立的涉外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入驻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并制定了《深化进口示范区涉外知识产权检察服务保障的八条举措》。推出的线上检察服务导航图,企业扫码即可获取。导航图展示了企业遭遇侵犯知产行为后,开展权利救济的路径,包括调解、仲裁、民事、行政、刑事、延伸检索等。在点击相应模块后,可跳转至具体操作指引。在延伸检索模块,检察机关设置了一批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一本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手册、一张涉外企业风险自查表等。这份导航图将同步嵌入淮海“兴业荟商”外商伙伴服务包,通过检察综合履职与区域营商服务的共振效应,为国家级进口示范区发展保驾护航。

过去一年,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的侵犯涉外商标、著作权案件在知识产权案件总量中占比颇高,两起案件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工作委员会十佳案例、两起案件入选上海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典型案例。本周,该院发布《“静智汇”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包括做优涉外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等。依据该举措,检察机关将注重国际规则的准确适用,平等保护涉外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运用技术调查官等制度辅助新型涉外疑难复杂案件办理。

此外,上海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市检察院去年专门成立知识产权检察部,统筹指导全市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专门化办案组织建设。选拔组建多语种的90人涉外检察办案人才库,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涉外检察办案人才队伍。并通过拓展国际合作,推动国内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有效衔接,主动融入和服务制度型开放,健全涉外检察工作机制。通过主动对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和上海市8.0版行动方案推出检察举措,发挥服务保障大局功能。

原标题:《上海检察机关不断提升涉外知识产权检察服务能级》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周辰

来源:作者:文汇报 单颖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