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留守经历、缺乏父母关怀及亲子沟通、师生关系疏远、同学关系不佳的青少年有更高的抑郁、焦虑风险;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努力、有更强的内部学习动机;而心理健康风险较高的学生有更高比例不想上学,学业韧性更差,学习效能感更弱。
近几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叠加学习问题引发家庭、社会广泛关切。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针对家庭和学校这两大关键因素,对五万余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开展调查,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各占约1/3,51.4%为女生,48.7%为农村户口,33.3%为独生子女,调查包括8937名留守青少年。本报告聚焦于父母、老师、同伴的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学习表现、品质、动机、效能感等的关系,并基于调查结果对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家庭支持良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更低
1. 留守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风险高于非留守青少年
调查结果显示,在父母均外出的青少年中有29.2%存在抑郁风险,只有母亲外出或只有父亲外出两个群体中的抑郁风险的比例也分别达到28.3%和27.1%,高出非留守青少年十余个百分点。同样,留守青少年中存在焦虑风险的比例也显著高于非留守青少年。
2. 父母情感支持高、亲子交流频繁的青少年抑郁和焦虑风险均更低
本次调查表明,受母亲情感忽视程度高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风险的比例高达40.1%,焦虑比例也升至23.1%。而母亲情感忽视程度低的青少年中抑郁风险比例为8.2%、焦虑风险比例为5.8%,父亲忽视的结果与此接近。此外,亲子间“进行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沟通”的频率越频繁,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风险越低,如在“经常”沟通这组,总体存在抑郁风险的比例为6.7%,抑郁高风险占比为1.3%,焦虑风险比例为5.0%;而当父母从来不就心理健康内容与青少年沟通时,青少年中46.2%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风险,约18%属于抑郁高风险,近1/3有焦虑风险。
二、学校中人际支持高,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更低
1. 师生关系好、班主任公平度高,青少年抑郁和焦虑风险更低
认为和老师关系生疏这种描述越不符合自己情况的青少年,存在抑郁和焦虑风险的比例越低,在“完全不符合”这组,抑郁和焦虑风险比例分布为7.4%和5.1%;“完全符合”这组中,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逾1/3有焦虑风险。班主任在营造和形成班级这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微环境中起到关键作用。认为班主任公平度高的学生中,抑郁和焦虑风险比例分别为12.3%和8.2%,认为班主任公平度“较差”和“很差”青少年中,分别有41.9%和44.9%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24.6%和31.3%存在焦虑风险。
2. 缺乏朋友关心、同学关系差的青少年抑郁和焦虑风险均更高
调查结果显示,报告朋友从不给予自己关心的青少年中,有三成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风险比例为19.3%,随着获得朋友关系的频率增加,抑郁和焦虑风险均有所下降。认为班级同学关系很差的青少年中超过1/3的青少年都处于抑郁高风险,总体逾六成存在抑郁风险,超四成有焦虑风险。
三、心理健康与青少年的学习状况密切相关
1. 心理健康状况好,青少年表现出的学习问题更少
青少年有抑郁或焦虑风险时,有更高比例频繁出现不想上学的想法。在无抑郁风险的青少年中,经常或每天不想上学的不到5%,而在轻度抑郁风险和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的青少年中这一比例分别高达20.2%和45.4%。无抑郁风险的青少年中,仅有4%存在“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的问题,约3.5%会考试作弊,而在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作业和作弊问题分别升至17.1%和14.0%。同样的,有焦虑风险的青少年中存在这些学业问题的比例也显著高于无焦虑风险的青少年。
2. 心理健康状况好的青少年有更好的学习品质
调查结果显示,有抑郁和焦虑风险的青少年报告的学习勤奋和努力程度显著差于无抑郁、焦虑风险的青少年。如无抑郁风险的青少年中,近六成认为自己很勤奋或学习很努力,而在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仅两成多认为自己很勤奋或学习很努力。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风险越高,应对学业压力、挑战、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越弱,即存在抑郁和焦虑风险的青少年其日常学业韧性的得分显著低于无抑郁、焦虑风险的青少年。
3. 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内部动机和意义感
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因自身内在的兴趣和需要,而非外在奖励或压力而进行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内部动机往往与较高的持久性、创造性和学习成就有关。内部动机高的个体更看重对学习内容本身的掌握。本次调查显示,无抑郁或焦虑风险的青少年中,八成以上都同意自己学习的目的是真正学会更多东西,而在有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下降至54.1%。无抑郁风险或无焦虑风险的青少年中,仅不到5%同意学习对自己没有意义,而在有轻度抑郁风险的青少年中,同意这一说法的比例升高至12.3%,抑郁高风险中更是达到了28.9%。
4. 心理健康存在风险的青少年学习效能感更低
调查显示,无抑郁风险和无焦虑风险的青少年中,近九成相信自己能掌握学习内容,而轻度抑郁风险和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这一比例分别下降至67.4%和50.3%,有焦虑风险的青少年中为62.8%。值得关注的是,心理健康不佳的青少年对自己努力与学习效果间的关系更加不确定,无抑郁风险和无焦虑风险的青少年中超过八成同意“只要我努力,就能学会各种学习内容”,而在抑郁高风险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下降到55.2%。
四、对策与建议
1. 让“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得到切实地落实
2.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近端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3. 广泛推行社会情绪学习,提升青少年核心发展能力
4. 防微杜渐心理健康问题对青少年长期学业发展造成的损害
5. 重视促进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刘云虹
稿件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