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学说中国话、学写中国字、学编中国结,
校园明星“机器狗”闪亮登场,
关于青春期亲子沟通,中美家长抱团头脑风暴,
当“美国青少年”遇上“中国校园”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精彩?
2025年4月17日下午,“美国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中国行”活动在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举办。
这不仅是球拍与球的碰撞,更是中美青少年心灵的交汇、文化的交融,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教育情感共鸣与智慧融合——
文明互鉴,传统文化与现代交融
在中美青少年学生交流板块中,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为主题,精心组织了以“北京中轴线”为历史背景的优秀传统文化长廊和游园市集活动,带领美国学生领略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体验了学说中国话、学写中国字、学编中国结等有趣活动。
中美两国青少年共同书写了憧憬世界和平的“和”字及“世界因我更美好”的字幅,表达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畅想。
在科技主题中,学校“机器狗”项目团队展示了机器狗的基本操作,学生们参与了学校未来理想学习中心设计的PBL、AR、AI人工智能等未来学习活动。
The Learning Center
of the Future
experience
随后,中美两国青少年展开了匹克球友谊赛,友谊赛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
中美家校共育,构建未来理想学习中心
在家校共育交流板块,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精心策划了以“中美家校共育同行”为主题的教育盛宴——中美家校共育沙龙。
汇聚了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家庭教育的实践者。沙龙在郑德林先生风趣幽默的主持下,现场气氛异常热烈而融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在此碰撞交融。
与会的家长和老师们围绕“家庭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策略与路径”“未来家庭学习生态建构的策略与路径”“家庭帮助学生提升内驱力和目标感的策略”“青春期家庭亲子有效沟通的策略”“家庭对青少年心理情绪的认识与调整策略”等五个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议题涵盖了家庭教育的多个关键领域,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到心理健康关注,从亲子沟通技巧到家庭文化塑造,每一个话题都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PBL形式的小组分享成为了本次沙龙的一大亮点。中美家庭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各个议题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小组上台分享各自在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挑战。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不同观点的交流与融合,也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拓宽视野,在经验的分享中汲取智慧,为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沙龙的点评环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老师做了精彩点评和总结性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的意义和价值,并指出中美之间的这场跨洋对话,为双方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他强调,通过这次交流,双方深刻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共性与差异,这些宝贵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家庭教育的成功率和幸福感。最后,他鼓励大家将论坛中的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生活教育中,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与论坛分享的六位家长表示要吸收两国教育智慧,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参与论坛讨论的我校六位博士教师余国志、刘维维、冯盛楠等表示要认真融合家校共育的智慧,并结合自身学术专长,在让学生创造性成长的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