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通讯员 马田倩 李杰
“过去办事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综治中心就能一站式解决。”近日,在山东滨州邹平市临池镇综治中心办理劳务纠纷的王女士感慨道。
临池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阵地升级、机制创新、数字转型”三大工程为抓手,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治理从“碎片化”向“集约化”转变,绘就基层善治新画卷。
整合资源,搭建治理平台
“过去群众办事像‘走迷宫’,现在实现‘进一扇门,解百家忧’。”临池镇应急管理保障中心主任王超介绍,改造后的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协同办公,通过整合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等7个部门资源,科学设置群众接待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服务站等12个功能区域。其中,劳务劳动调解室、土地纠纷调解室等4个专业调解室与“正和明理品调解室”形成特色调解矩阵,构建起“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置”的工作模式。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群众办事路径从“多门跑”转变为“一门办”。
健全机制,规范服务流程
规范化建设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治理理念的深层变革。据了解,通过前置调解力量,86%的矛盾纠纷在萌芽阶段得以化解。在古城村,由村两委、老党员、网格员组成的“和事佬”队伍定期排查隐患;在工业园区,“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规避用工风险;广场舞队领队化身“流动调解员”,在茶余饭后化解家长里短。
治理效能提升最终要体现在群众感受上。通过建立工作例会、分析研判、督查督办等8项制度,推行AB角工作制、首问负责制等管理规范,形成“诉求受理——分类流转——协同处置——跟踪反馈”闭环机制。通过运用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山东解纷码”等信息化系统,实现矛盾纠纷线上线下一体化处置。
科技赋能,强化治理支撑
该镇创新运用“山东解纷码”线上调解平台,推动80%以上简易纠纷实现“云端”化解。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部门数据壁垒,群众办事材料提交量减少73%,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5%,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下一步,临池镇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覆盖全镇的智慧调解网络。“我们将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原则,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为建设平安临池筑牢社会治理基石。”临池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贾小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