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引援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22日的报道,对中国航司因关税战暂停接收的波音客机,除了马来西亚航空外,印度航空也打算趁机购买。



据彭博社消息称,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印度航空公司由于急需飞机以加快复兴计划,打算与波音公司接洽,获取波音原本为中国航空公司生产的多架客机,并希望未来能获得波音客机好的交付顺位。



这也是继马航以外,第二个想要“接盘”的国家。



谁都没预想到,本来已经有主的波音737MAX,一下子就变成没人要的“卖不出去的货”了。

10架全新的飞机,安安静静地停在仓库里。

其中两架飞机,已经办好入境手续,高高兴兴地,飞到中国来了,但最后还是被中国的航空公司给挡在了外面。

再往前翻,大家都明白这不是第一次“波音出事”。



从软件系统到安全隐患,谁又敢真的不假思索就签单呢?当初波音怎样与中国航空公司谈合作,描绘前景,许诺各类技术支持,我们都记得明明白白。

可后来呢?一方面嘴上说着“我们很看重中国市场”,一方面转头就进入那方制裁名单。翻脸之迅速,如同翻书。

如今可好,国内表示暂时停止接收,他们马上就乱了阵脚。

一架架飞机相继问世,却无人问津,维修的开销、仓储的花费以及人工的投入如同流水般不断流失。

因此马来西亚、印度等“候补买家”便被推到前台亮相了。



讲真印度这次是真上头。

塔塔集团名下的印度航空一看有便宜捡,眼睛都亮了。

立刻坐下,接着开始算账,口中还嘟囔着:“这可不是无缘无故就得来的好处嘛!”

不过这批飞机真就适合印度吗?也不尽然。

你想想这些飞机本来是根据中国航司的需求来定制的,内部配置是怎样的,你应该是清楚的,每一个细节都完全是为中国乘客而量身打造的。

这不是省钱,是给自己找麻烦。

可印度不管这些。他们喜欢热闹,更喜欢外人捧。

这年头波音笑脸迎人,印度当然不拒绝。尤其是拜登后边推一把,那就更热情了。

你看波音还真的准备在印度设厂,把部分生产链,直接搬过去。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在押宝。



这事儿得从一开始就说清楚,得追溯到两年之前。那时波音在中国市场那可是过得相当顺利,订单接到手软。不过从2023年开始往后,随着中美关系经历多次变动,一切就开始有了变化。

航空公司不再毫无顾忌地给予信任,审查流程变长了,很多本应迅速通过的项目,都被卡在了政策这个环节上。

另外国内的国产飞机C919开始稳定地运行起来,谁还非要死死地依赖你波音呢?

而现在的尴尬局面,不过是早就写好的剧本翻到了下一页。


波音在中国有130架飞机待交付,图源波音官网

印度亦非善类。他们口中言语动听,心中盘算之声清脆响亮。购买廉价飞机既能撑场面,扩充机队又能借机提升一波国际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波音的那些问题,他们真的心中毫无所知吗?或许并非如此。

但对于印度而言,形象比实用更重要,先让飞机飞起来再说,若出了事便“再行商议”。

不过最让人发笑的,还是波音自己的“拧巴”。

一边舔着那笑脸来挽留中国市场;一边又将飞机打包往别处送去,心中甚是害怕,生怕那些东西砸在自己手里,导致亏损过多。

他们甚至希望,中国看到这些飞机被印度、马来西亚抢着要,会不会心动?

但事实是,中国航司一点没慌。



退回去的就退回去,生产线缺口不大,市场信心十足。这就是底气。

咱不是当年那个谁说啥都点头的角色。

现在的局面,是波音自己的战略摇摆和政商矛盾堆出来的。他们既想保住传统市场,又想讨好政策导向,可哪有鱼和熊掌都能兼得的好事?你既然站在对立面,那我们自然要掂量清楚合作的风险。

我们也不是一下子就完全否定波音。但合作是彼此的,你得首先展现出诚意来,仅仅依靠拉拢某个国家来作秀,是唬不了人的。更别提那个国家的一些特别行为是全世界都看得清楚的。

买了飞机或许先让它飞起来再说,之后到底怎么飞、能否飞得平稳,那真的是各自凭借自身的能力。

顺便说一句,波音搬去印度设厂这事儿,也别太乐观。

工业体系的事儿,哪是靠一腔热血和一些税收优惠就能搞定的?印度要是真能像宣传片里那么牛,那为什么到现在连基础装配都时不时出状况?大国制造,不是说说而已。

不过也好,咱们乐见其成。让波音和印度走得更近点,走到哪算哪。反正我们不急,还有国产C919、还有更多创新在路上,不靠你照样飞得稳、飞得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