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

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

自从有了孩子,“晒娃”就成了妈妈们的日常标配。

从第一次翻身、第一次走路,到第一次上学,这些珍贵的瞬间,很多妈妈都喜欢在朋友圈里分享。

在不少人眼里,晒娃不单单是表达爱的方式,也是生活中美好的“仪式感”。

可话说回来,那些真正聪明的妈妈,却懂得“有所晒,有所不晒”的道理。

她们明白,有些东西分享出去,反而会给孩子招惹没有必要的麻烦,甚至是潜在的风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聪明妈妈,从不会在朋友圈晒的“4样东西”吧。



01.不晒财富和收入

老话说:财不露白,富不露相。

而那些聪明的妈妈更是将这句话奉为圭臬,从不会在朋友圈这种公开场合,炫耀家庭的经济条件。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只要展露财富,就容易引来没必要的麻烦。

比如,招人嫉妒。

人性诡谲复杂,难以预料,晒的越多,则越容易引发他人的不平衡心理。

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新闻。

杭州有一位常女士,没事儿就喜欢在朋友圈里晒豪车、名表,还有儿子在上的贵族学校。

结果她朋友圈里有一位姓张的男士,因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走投无路之下,就盯上了常女士的儿子,准备实施绑架,敲诈勒索。

其实,张某的邪念之所以滋生,完全就是常女士的朋友圈“喂养”起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这些事儿,距离我们很远。

可实际上,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罢了。

尤其有了孩子,就要多一点心眼,千万别去赌别人的人性。

因为孩子就是软肋,我们输不起。



02.不晒显示孩子信息的东西

有些妈妈喜欢晒孩子的学校名称、班级、校服,甚至是孩子的奖状。

乍一看,可能无伤大雅。

可问题是,这些东西大多含有孩子的基础信息。

看似无害的分享,却可能暴露孩子的隐私,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就比如说会给一些人贩子可乘之机。

之前就有案例显示,人贩子通过家长晒出的孩子行程、学校信息,伪装成熟人接孩子。

我的一位朋友,就分享过一次非常惊险的例子。

说有一个坏人,根据家长朋友圈里分享的信息,拼凑出孩子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然后特地打印了孩子的照片,伪装成孩子的叔叔,去学校接放学。

幸运的是,门口的保安察觉到了不对,几番考究下来,对方漏了怯,这才没让他得逞。

但事后想想,仍让人后背生寒。

此外,还可能会遭遇网络诈骗风险。

现在这个时代,只要信息外露,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精准诈骗。

所以说,保护孩子,得从谨慎分享开始。



03.不晒孩子不想公开的事情

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尊和隐私。

说起这个,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妈妈闲来无事,在相册里随意翻找,结果看到了自己儿子小时候尿床的一张照片。

本着好玩的心思,想也没想就分享在了朋友圈。

没成想,朋友圈里还有孩子同学的家长,于是孩子尿床的事情,迅速在学校传扬了起来。

孩子脸上挂不住,好说歹说也不要去学校了,就连亲子关系也变得异常紧张。

然而,哪怕到了这一步,那位妈妈还觉得自己只是开了个小玩笑,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这也是不少家长的养育常态,觉得孩子年纪小,啥也不懂。

可事实上呢,当你肆无忌惮的让孩子“出糗”的时候,无异于把他们的尊严按在脚底下摩擦。

这些所产生的伤害,远比打骂带来的隐患更大。

而那些真正聪明的妈妈,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不会随意晒出让孩子尴尬或反感的内容。



04.不晒孩子未成定局的事情

古人言:事以密成、言以泄败,未成之事、勿先言之。

啥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千万不要到处招摇、逢人就说。

而是要悄悄的进行,以避免过程中因为走漏风声,出现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对应到孩子的事情上,也是如此。

就像有些妈妈喜欢提前晒孩子的“成就”,比如,孩子参加什么比赛,肯定能拿奖,再比如,孩子可能会被哪所名校录取等等。

其实,本意上是一种对喜悦之情的分享和表达。

可问题是世事难料,如果最终结果不如预期,不仅家长尴尬,孩子自己也可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正如老话说的那样:闷声发大财,低调成大事。

有时,越是红旗招展、鞭炮齐鸣,越容易遭受“满地破碎”的反噬。

要知道,真正的好事,等尘埃落定再分享也来得及。



其实,网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给我们能够提供便利,同时也可能让大家暴露隐私。

更可怕的是,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十分超前,哪怕我们分享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细节,也很容易被拼凑出全面的信息。

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提升警惕,将孩子的安全问题时刻挂在心上,不给坏人一点可乘之机。

最后,愿我们每位妈妈,都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无意中给他们带来风险的“推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