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

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零

一个缓慢降临的 "记忆小偷"

悄无声息地卷走认知、情感与尊严
把他们困在时间的迷雾里

让家人陷入漫长的煎熬

真的只能眼睁睁

看着它夺走一切吗?

"消失"7年的妈妈

"回来"了

乔女士(化名)的痛苦正来源于此。7年来,眼看着妈妈从不认识亲人,不知道自己,到不能说话,不能自主吃饭,偶有两便失禁,直至卧床不能行走……躯体、人格、尊严,她几乎一无所有。

2025年1月,乔女士心急如焚地等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淋巴外科及显微重建外科主任郑有卯主任医师为母亲安排的手术。

PETCT检查显示乔女士73岁的母亲大脑皮质中Aβ蛋白广泛异常沉积,这是一种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海马MRI检查结果显示MTA 4分,FAZEKAS 3级,这意味着患者的海马区域萎缩较为严重,脑部血管病变也比较明显。


郑有卯(中)在手术

这次的改良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很顺利。当母亲从手术室出来后,乔女士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就像记忆中母亲握住自己那样:“妈妈,你不知道,我有多想听你再叫叫我。”

术后第3天,母亲出院了。乔女士惊喜地发现母亲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仅能独立行走,还能自己吃饭,甚至开始主动与人互动。她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感叹:“妈妈好像又回来了!”

但是,郑主任还是郑重提醒乔女士,术后1周内的症状容易波动,目前的变化并不能作为最终效果来判断。他叮嘱乔女士要多陪伴母亲,鼓励多活动,按照医嘱合理饮食,并及时反馈任何情况。

我好欣慰,

她开始嫌弃我了!

1周后,乔女士传来了母亲自己吃饭的视频:

“妈妈的精神状态好多了,邻居都说她有神了。走路白天很好,天黑有点胆小;理解力也越来越好,能听懂别人的聊天,还能插话。”

术后3周,乔女士发来信息:

“妈妈整体还在改善,行走能力越来越好,自主活动愿望增加,会主动找点活儿干。”

与此同时,乔女士描述说:

“妈妈以前挺温和的,现在特别会怼人,还会故意不理人,比如,问她要不要去厕所,她会回答:‘要你管!’有时可能因为她觉得别人都把她当孩子,跟她说话的语气像逗她,她不高兴,会有些生气。感觉自主意识强了很多。”

在大小便的管理上,乔女士说:

“妈妈会知道自己上厕所,每天能有那么一次,自己去厕所,也能找到厕所在哪。但多数情况下,她找不到厕所在哪,需要家人协助,但又不太配合。”

尽管如此,乔女士依然感到无比欣慰。她知道,这些变化都是母亲病情好转的信号。她感激地说:“郑主任,谢谢您!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对我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希望。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

恢复记忆之外

慢慢恢复每一个能力

郑有卯说:“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个海马MTA 4分的患者首先出现了精神状态、理解能力的好转,随后出现了行走能力、吃饭、如厕能力的变化,当然也伴随着一些反抗情绪的出现。每一个能力的恢复是持续缓慢累积,而不是一气呵成的,这与我们总是关注患者是否恢复了记忆有些不一样。临床的真实案例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

在接诊过的一个个患者中,郑有卯团队深深感受到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在照料过程中,为了守护亲人,他们细心、操心、宽容、努力,即使在无奈、无助之时,仍传递着不轻易放弃的决心。他们愿意为一点希望奔赴,也激励着团队更加耐心地对待患者,锤炼技术,将阿尔茨海默病的外科治疗严谨而踏实地开展下去。


郑有卯在门诊

郑有卯还提到,运动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中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像跑步、骑自行车或快走等,能够增强神经可塑性,改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特定的步行计划能显著增加海马体积,改善大脑结构。同时,作业疗法、音乐疗法、心理治疗、言语治疗以及思维训练等也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信医学的进步

能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

终点不再是空白

他们只是走了很远的路

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他们终将归来

归来之路也许漫长

路上有情感、尊严

有真实的人世间

专家介绍


郑有卯

门诊时间

朝晖院区:

名医门诊:周二上午

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