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省,又赢麻了!



在生育率普遍低迷的当下,一个省份却如同黑马,连续 7 年稳坐生育榜首,它就是广东。当其他地方还在为如何催生绞尽脑汁时,广东人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最近,随着全国各省 2024 年人口数据陆续公布,这场 “生育大战” 的成绩单也新鲜出炉。在 24 个已公布出生人口的省份中,广东以 113 万新生儿的傲人成绩,再度蝉联 “最能生” 省份的称号,这一数字比第二名河南整整多出 37 万,差距相当明显。

河南和山东在生育方面的表现也较为突出,分别以 76.2 万和 64.9 万的出生人口数量紧随其后,组成了 “百亿生育俱乐部”。而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虽然总人口不算多,仅 3800 多万,但出生率却高达 10.74‰,远超江苏(5.0‰)、浙江(6.17‰)等经济发达省份,堪称 “闷声生娃” 的隐藏王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依然在生育排行榜上垫底,目前公开数据的辽宁 2024 年出生率仅 4.5‰,还不及贵州的一半。

那么,广东究竟凭什么能在生育这场竞赛中一骑绝尘呢?其实,这背后有着诸多因素。

首先,广东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常住人口多达 1.27 亿人。在 2024 年,广东新增 74 万常住人口,其中跨省流入就有 45 万,而这些流入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 20 - 35 岁的适婚适育群体。大量年轻人口的涌入,为广东的生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其次,潮汕、粤西等地传统的 “多子多福” 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广东的生育率。尽管全省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这些地区的生育意愿依旧较高。以汕头为例,2023 年其出生率仍高达 12.3‰,几乎是上海(4.4‰)的 3 倍。

在潮汕地区,家庭聚餐时一桌 8 个大人带 15 个小孩的场景并不少见,人均 2 胎起步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与广东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地区在生育数据上却显得有些惨淡。江苏拥有 8526 万人口,2024 年出生人口仅 42.63 万,出生率为 5.0‰;浙江有 6577 万人口,出生人口 41 万,出生率 6.17‰;上海 2023 年出生率更是低至 4.4‰,在全国排名倒数。



网友们对此也有诸多感慨,总结出了 “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 的无奈。高房价、教育内卷以及职场对女性生育的歧视,成为了压在人们生育意愿上的 “三座大山”。在杭州,一套学区房的价格可能相当于县城的 10 套;

在上海,小学生人均有 3 个补习班;而在职场中,女性一旦生育,升职加薪往往就会受到影响。一位苏州的 90 后网友无奈吐槽:“每月房贷 1.5 万,老公 996,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我再生二胎,简直是天方夜谭。”

令人意外的是,贵州在生育方面却实现了逆袭。尽管其总人口在全国仅排第 17 位,但出生率却冲到了 10.74‰,位列全国前三。

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在贵州,少数民族政策优惠为生育提供了一定支持,比如在黔东南州,部分家庭可以生育三孩。同时,贵州的养育成本相对较低,县城房价大约 4000 元 /㎡,带娃压力较小。



此外,传统观念在贵州保留得较多,“多子多福” 依旧是主流思想。一位贵阳的二胎妈妈分享道:“在贵州,30 岁还没孩子会被催婚,35 岁没二胎则会被怀疑身体有问题。”

从全国的生育格局来看,这份排行榜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生育率越低。这背后反映的绝不仅仅是观念的差异,更是生活压力的体现。

当北上广深的白领们为了学区房和 996 的工作节奏焦头烂额时,贵州山区的家庭或许正在享受着三代同堂的温馨与烟火气。这并不是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不同生活环境下人们做出的不同选择。



真正的生育友好社会,应当消除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之间的两难困境,让年轻人不再因高房价等压力而对生育望而却步。或许,当深圳的潮汕家庭和上海的金融精英都能轻松养娃的那一天,才是我们迈向生育友好社会的重要一步。

数据来源:各省 2024 年统计公报、第一财经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