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讯(记者 刘可欣 李雨心)4月24日,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点评道:“这一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很多空白,对研究东亚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重要作用。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这是继稻城皮洛遗址之后,四川又一旧石器遗址成功摘得这项国家级的考古大奖。


濛溪河遗址(濛溪河遗址群第1地点)位置图与地貌远景

濛溪河遗址群分布在四川省资阳市、川东丘陵地区、沱江支流濛溪河沿河两岸。2021年9月,洪水冲垮濛溪河遗址群的第1地点(即濛溪河遗址)所在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业人员踏查发现了这处面临洪水严重威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多学科合作团队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022年至2023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24年开展第一次主动发掘及调查工作;并同步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极为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以及大量古环境与年代学等科学信息。


濛溪河出土花椒(上排4图)与现生种对比

从单一点位的濛溪河遗址,到近百处文化类型相似的遗址点,近一年的主动发掘及调查工作,让考古工作者加深了对以濛溪河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类型的认识。


部分出土植物种子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濛溪河遗址的年代为距今约8万-6万年,遗址群的主体年代为距今10万-5万年。此前,在东亚到东南亚极少发现距今10万-5万年的遗址和相应的文化遗存,而濛溪河遗址群的出现,则恰好填补了这个时间段的考古证据,成为研究东亚现代人起源演化研究领域的关键时间、空间及人类行为、文化的重要依据。同时,遗址群的发现还从某种意义上反驳了“非洲起源说”,证明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复杂性。


作为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濛溪河遗址的动植物考古成果瞩目。

项目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介绍,经过清理和辨别,除了遗址中发现的动植物种类在不断增加以外,濛溪河遗址发现的系统用火证据,空间利用的证据,以及带有刻划痕迹或穿孔的石块、动物骨骼、植物果实等,一起描绘出了东亚古人类生存生活的画面:正因为有了对动植物资源广泛利用的能力,东亚古人类才能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展开对周边世界的探索。濛溪河遗址发现的十余件带有明确刻划痕迹的遗存,是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首次集中、系统性出现的象征性行为证据,可以称得上是东亚古人类探索世界留下的“最原始记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