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没想到,一碗普通的面食,竟然也会成为了“高端餐饮”,到底是谁在炒作成为这些支持者呢?
曾几何时,和府捞面是都市白领心中“精致午餐”的代名词,“草本慢熬”的养生汤底,再加上其店内看似十分中式文化的装修风格,瞬间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也迎来了许多资本的投资。
在很多商人眼里,如今卖面都不如直接开放加盟,赚取加盟费之后再上市,这种资本游戏甚至让很多面店成为了宠儿。
当初和府捞面E轮融资甚至完成了8亿元,全国门店再次迎来大突破,直接超过400家,消费者打卡已经成为常态。
然而网络大时代兴起后,中式面馆逐渐被资本的热潮褪去,大家对于面食也是骂声不断,和府捞面动辄40元一碗的定价,更是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从上市到现在3你那以来,和府捞面已经亏损超7亿元,全国门店更是关闭一半左右,这到底是为何呢?难道高端面食在中国就兴不起来吗?
从“精致午餐”到“时代的眼泪”
当消费逻辑悄然转向“性价比为王”,曾经被资本捧上天的“高端故事”,正在被一碗更实在的面击碎。
2019年前后,和府捞面凭借“书房里的养生面”概念迅速出圈,店面刚出来的时候,他们针对的就是北上广深CBD的都市白领。
因为这定价上面,其35元一碗的番茄肥牛面配上30元的咖啡,轻松收割“精致溢价”,彼时的资本疯狂涌入面馆赛道,红杉、腾讯、高瓴等巨头争相押注,陈香贵、马记永等品牌估值一度突破10亿元,行业融资总额超14亿元。
不过,这种打着以中式高端面馆其表面的繁华,是掩盖不住和府捞面商业模式的脆弱,就比如想要开一家店,那么仅仅中式装修的费用都不是一般人能够开的起的。
而且再加上定位的高端人群,必须选在CBD商业区高租费地区,这已经让很多普通人都难以接受了。
正常吃一个什么“重庆小面、安徽板面”也就是十来块钱,但和府捞面想要回本,一天至少在40元一碗的定价上销售超过300碗才可以。
要知道,即使是北上广的中产家庭,月收入最高也不超过10万元,家庭生活支出已经是很高一部分了,再加上大城市面临的压力,一碗普通的面都超过40块钱,已经让他们很难接受。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消费者对“贵”的容忍度断崖式下跌,也正是这样的情况,让和府捞面不得不改变策略,但这个决定已经让他们陷入危局中。
降价求生,市场分割
为了活下去,和府捞面不得不“低头”,2023年底,其推出“养生系列”新品,价格首次大跳水。
原本店里面售卖的少量30元以下的面食,竟然直接占据一半,甚至还出现了十几块钱的平价食品。
这也原本高端的中式餐饮完全反转,当然本以为和府捞面能够凭着这种性价比的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对于这种定价,也让许多中产家庭变得“看不上”。
毕竟当初该品牌曾标榜“高端食材和精致体验”,宣称使用进口小麦和草本慢熬汤底,但降价后,消费者质疑成本被压缩,那么口味可能就会变得不一样。
最主要的就是,当初和府捞面上市的时候,这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助推,那个时候中式高端食材太过于火爆,许多面食都步入了这个时代。
就比如“遇见小面、马记永、张拉拉”等各种面食,在2021年的时候店面估值更是超过千万,都开始了大幅度融资。
但资本“钱烧光了”之后,所有的中式面食IPO热潮也逐渐褪去,大家对于吃饭性价比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即使是白领,宁愿吃盒饭也不愿意被“割韭菜”。
如今再看和府捞面的困境,其实目前国内很多上市的面店都在遭受着这样的困境,这最主要的除了资本的扩张外,主要还是折射出了年轻人消费观的彻底转变。
根据报道,如今53.7%的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元,20.4%的青年失业率让“非必要不消费”成为生存法则。
因为即便月薪5000,也要在“情绪刚需”上花钱,就比如旅游、演唱会等娱乐上,而一碗40元的面显然不属于“情绪价值”的范畴。
这届年轻人并非一味省钱,而是将钱花在“刀刃上”,他们追捧“剩菜盲盒”(临期食品低价售卖)、社区食堂、拼多多“9.9包邮”,同时为一场周杰伦演唱会豪掷万元。
这种“双标消费观”的本质,是对高溢价商品的理性拒绝,正如《2025年轻人消费升级报告》所言:“消费可以降级,快乐不可以降级。”
如今的餐饮市场,主题早已从“冲高端”变成“活下去”,最好的投资,是让自己活成想要的样子,但显然,和府捞面没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如果不再及时改变,未来只会陷的更深,对此大家觉得呢?
参考信源:
遇见小面的“苦生意”:年入11亿,每单赚1块4!辛苦卖面不如开放加盟?
和府捞面:25亿营收背后的挑战与突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