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执法局充分发挥练兵比武带动促进作用,打造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城管铁军。记者 张奇辉摄

同安区城管执法局派遣队员参加基干民兵训练。同安城管供图

厦门是一座模范辈出的英雄城市,是一座军民鱼水情深的双拥模范城市。

在厦门城管执法队伍中,复转退军人的占比将近80%。正是有了这近80%的“硬核力量”,让这支队伍敢拼敢闯,啃下最硬的“骨头”,挑起最难的任务,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以昂扬的斗志、奋发的姿态,把岗位视为拼搏的“战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忠诚、干净、担当……

一直以来,厦门城管执法队伍将军人本色融入城市管理,持续开展双拥创建活动。他们积极践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全方位推动双拥工作走深走实,为厦门市双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高度重视 健全工作制度

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征程中,厦门城管执法队伍始终积极作为,将双拥工作视为重要使命,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同时,全力做好复转退军人安置工作,让他们快速融入新岗位、胜任新工作,在全新的城管执法领域继续勇挑重任、善作善为。

多年来,海沧区城管执法局党组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我们不断挖掘双拥工作潜力,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及时调整局机关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了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各处室协调配合、全局上下积极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海沧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集美区城管执法局也深化机制建设,建立双拥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局发展规划,形成军地联动长效机制。“近5年,我们累计接收安置76名军转干部,筑牢国防建设后方保障。”集美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细数道,与此同时,该局协同多部门推进拥军优属政策落地,共增设50余处双拥宣传标识,构建起全民参与双拥创建的格局,持续巩固双拥模范城建设成果。

“近年来,我们秉持‘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原则,积极响应政策,先后接收安置140余名退役军人进入城管协管员队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役军人就业问题。”同安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局从技能与关怀两方面发力,及时组织城市管理法规、执法流程、沟通技巧的职业技能培训,安排业务骨干“一对一”帮带指导,助力他们在新岗位上展现“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精气神和城管人的责任担当。

翔安区城管执法局则发挥“传帮带”作用,由优秀转业安置干部担纲,开展执法实操示范、队列训练、“书记讲党课”等活动,在帮思想进步、帮业务提高、帮身心健康、带过硬作风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深化共建 传承红色基因

浓浓鱼水情,军民一家亲。近年来,结合每年“八一”建军节,厦门市城管执法队伍开展慰问活动,在重温军旅生涯的同时,共叙军民鱼水情。

2023年8月1日,湖里区城管执法局前往驻漳某部,组织开展以“弘扬军队优良传统,锤炼干部过硬作风”为主题的“八一”工会慰问活动。活动中,城管执法人员向部队送去节日慰问品和美好的祝福,对部队官兵长期以来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致以崇高敬意。

“自2021年起,我们定期开展相关慰问活动,致以敬意的同时,引导军转干部铭记光辉历史,传承军队优良传统,激励他们在城市管理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以军人的坚毅和担当,为城市的有序发展贡献力量。”湖里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

只有注重精神传承,才能实现执法效能与双拥建设的双向提升。近年来,集美区城管执法局创新开展红色教育,连续六年组织“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通过敬献花篮等仪式,强化队伍担当,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管理实践,推动退役军人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城市管理的不竭动力。

“为让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谊不断深化,关心国防、支持军队、爱护军人、优待军属我们责无旁贷。”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多年来,厦门市城管执法部门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更好地关心关爱退役军人,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

“近年来,我们聘用人员始终坚持做到退役军人优先。对家庭有困难的军转干部、退役军人及时进行关心慰问,尽力帮忙解决实际困难。”海沧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局在海沧区国动办的部署下,圆满完成2批涉军后勤保障任务,为2批次部队野外驻训提供公厕、垃圾收运保障。

创新服务 擦亮双拥品牌

不久前,集美区城管执法局机关党支部联合灌口镇政府、安仁社区党总支等,在安仁社区开展文明养犬进社区活动。城管执法人员与宠物医院医护人员组成“服务小队”,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现场解答养犬法规疑问、为犬只接种疫苗、植入电子芯片,并指导居民通过线上平台提交养犬登记材料。

“我们以退役军人为主体,已开展‘文明养犬、你我同行’城管进社区活动20余场,推动‘末端执法’向‘靠前服务’转变。”集美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集美城管推出“服务+守护”创新模式,不断擦亮双拥金名片。比如,以退役军人为主体,以“执法为民”为核心,组建“城管志愿服务队”,将部队优良作风融入城市治理;在中高考期间,成立“蓝色护考队”,严控考点周边噪声,为学子营造安静环境;开展城管“爱心护学岗”,十余年如一日守护校园安全……

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军转干部以“硬核担当”诠释军民鱼水情,用真情浇灌双拥之花,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贡献城管力量。

在同安区城管执法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也被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们充分考虑军人军属的需求。在设置便民服务摊点、规划临时经营区域时,优先照顾退役军人家庭,提供政策咨询与经营指导,助力他们创业就业。”同安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在处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时,对涉及军人军属的事项,该局在坚持依法依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军人军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链接

军魂铸就城管 攻坚克难展作为

整装、点名、站军姿,练习敬礼和正步走……海沧城管市容中队的队员们经常要接受标准化队列训练。这个习惯已坚持了很多年——对于这支8成以上执法人员是军转干部的队伍来说,这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他们凝心聚力、提振精神,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持续攻坚克难的一大秘诀。

这只是一个缩影。如今,军转干部已经成为厦门市城管执法队伍的绝对主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带来了部队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无私奉献、踏实肯干、一心为民,为市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不管是市容环境提升,还是“两违”攻坚治理,无论是常态化工作,还是急难险重任务,这些退役军人在城管执法岗位上,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勇于突破,用实际行动推动着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也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双拥融治理 携手攻坚惠民生

周末的东坪山,人气爆棚。漫步葱郁林间,“城市绿肺”轻吐浅吸,处处皆是踏青赏景的绝佳去处。在层叠的翠绿中,一抹抹蓝色身影格外醒目——辖区城管队员定期穿梭林间,以脚步丈量山川,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市民游客的“舒适体验”。

这份山林间的“岁月静好”背后,是城管执法部门的创新作为。此前,在东坪山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市执法局联合市双拥办、驻厦部队等,以军地协同机制攻克违建难题,成功打开工作局面,保障专项治理扎实推进。

一直以来,厦门市城管执法部门将双拥共建融入城市治理全过程。一方面,充分挖掘军转干部专业优势,在城市治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多领域注入“硬核力量”;另一方面,持续优化部队营区周边环境,打造双拥“绿色屏障”。同时,通过常态化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双拥政策,营造军民同心守护家园的良好氛围。

军事化管理 军地协同护安宁

在同安城管强化队伍建设中,机动一中队无疑是一支“明星”中队——全队全员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多次圆满完成应急抢险、安保维稳、要素保障等任务。仅2025年以来,执行“110”联动和查处各类投诉共出勤787次;保障各类活动、行动36场次,出动队员721人次。

在思明城管队伍中,作为一支“多功能”中队,机动三中队有个特别的身份:思明区民兵应急救援分队。其队员都是从军转干部和退役军人中选拔而出,日常参与城管执法之余,常年开展军事化管理训练,在应急救援、安保执勤、维稳处突、国防动员等方面发挥重要力量。“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已贯穿其工作实践之中。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种深度融合军事化管理与城管执法实践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城管队伍的组织性与纪律性,锻造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应急反应能力,也搭建起坚实桥梁,为双拥工作注入新活力,为保障城市秩序与安全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陈梦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