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疾,锻炼时谨防晕厥
9
心律失常、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患者锻炼时要注意预防心源性晕厥,喜欢足球、篮球、自行车、网球和慢跑等运动的人尤其要注意。青年和中老年人均可能发生心源性晕厥,中老年更多见。运动时突然用力常常是发作诱因,摔倒之前有心悸、胸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预兆,如果这个时候做心电图,多有异常表现。如果运动中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长期锻炼可改善血脂异常
10
长期运动锻炼可促进脂质代谢,调节血脂异常。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以每周3~4次为宜,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锻炼方式宜采用中低强度、有节律、重复性的有氧运动,如行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或体操等。
运动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11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有助于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慢跑、游泳、骑车、爬山、跳舞等。患者最好将运动安排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每次运动时间不低于半小时,每周至少运动5次。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足部的保护,避免足部受伤。
运动要防低血糖
12
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如果体内血糖消耗过多,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当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时,人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饥饿感、乏力、出汗、头晕、恶心、心动过速、神志恍惚等,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发生危险。因此,运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要空腹运动,尤其是长时间空腹运动;有低血糖病史的人锻炼前应适当补充食物和营养素。②运动时,随身携带一些高能量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等;若运动中出现饥饿感、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症状,可及时补充能量,以迅速恢复血糖水平。另外,劳累、情绪不佳时也不宜大强度运动。
老人防跌倒,需有针对性的锻炼
13
研究发现,肌力下降、平衡问题和步态障碍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此,建议老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跌倒”运动,包括阻力训练、伸展运动、太极拳、有氧操、舞蹈、健步走等,以改善步态、肌肉力量、平衡能力、身体柔韧性。
防治膝骨关节炎,可练太极拳
14
打太极拳可改善腿部肌肉的耐力和人体的平衡能力,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得到锻炼,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大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缓解关节僵硬等症状。为达到预防和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每周打太极拳2~3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且要有持续性。行动困难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宜练太极拳,以免加重关节磨损。
青光眼患者运动方式有讲究
15
适度体育运动可促进眼部微循环的改善,对青光眼患者有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眼压。需要注意的是,剧烈运动(如大运动量跑步、跳健身操、打球等)及影响头颈部血液回流的运动(如瑜伽、举重、仰卧起坐等),会导致眼部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导致眼压升高或眼内血管破裂,应当避免。
控制体重,长期坚持是关键
16
根据研究,减少1千克体重大约需要消耗8000千卡(1千卡=4.18千焦)的能量。一个中等体力劳动者,一天消耗的总能量只有2600千卡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中等体力劳动者,3天不吃不喝,还要参与劳动,才能实现减肥大约1千克的目的。由此可见,运动减肥绝非易事,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运动,才能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运动计划,养成每天运动的良好习惯,这样易于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