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东营市组织召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东营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田开封针对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面的举措,做简要介绍。

2023-2024年,全市人民检察院受理涉知产检察案件42件。其中审查逮捕案件5件,公诉案件37件,民事执行监督案件2件,行政公益诉讼1件。公诉案件中涉商标犯罪35件,涉著作权犯罪2件,涉商业秘密犯罪1件。审查起诉17案48人,对情节轻微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后,提出行政处罚意见5件。

两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落实市委、省院部署要求,聚焦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积极推动综合履职,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保障,以法治力量助力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聚焦民生领域假冒侵权打击。

通过开展“打击百姓身边的侵权假冒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通过网络营销、直播带货方式实施的侵权假冒犯罪。其中,办理6件通过拼多多直播销售假冒“阿迪”“耐克”等服装类案件,办理1件通过淘宝销售假冒“野格”利口酒案,办理2件通过淘宝、拼多多销售盗版教材案。

聚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聚焦企业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经营信息,尤其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技术秘密、常态化开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专项活动,全力保护企业创新成果。针对东营市石化、橡胶、石油装备等优势产业,办理2例假冒商标案,1例商业秘密侵权案。其中,东营市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正在办理中,涉案金额上千万元。结合办案中发现的企业管理漏洞,建议企业加强员工培训、督促企业完善保密措施,规范商标使用流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从源头预防侵权风险,相关建议均被企业采纳。

聚焦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综合履职。

市人民检察院成立专门知识产权办公室,各县区院指定专人负责,由一名检察官办理所有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在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时,承办检察官对案件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民事行政裁判是否正确、是否支持监督申请、是否存在公益诉讼线索、是否可以提起或支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判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执行监督事项、是否存在恶意诉讼监督线索、是否需要开展立案监督等进行全面审查,提出分析论证意见,以综合履职助推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如在一起制售假冒商标刑事案件中,发现被告人损害众多消费者知情权和健康权,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将该公益诉讼线索移送消费者协会,通过支持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新路径。全面落实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充分保障权利人的知情权和诉讼参与权。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及时依法移送行政机关处理,防止“不刑不罚”“不诉了之”。如对销售假冒“茅台”“伊力小老窖”等案件中情节较轻的7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均移送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累计罚没款13万元。

下一步,全市人民检察院将继续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东营市知名品牌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整体提升,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司法保护,纵深推进综合履职,健全协同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法律监督质效,为东营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护航。(大众新闻记者 陶敬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