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特朗普政府执政刚满三个月即面临多重危机。CNBC全美经济调查揭示总统经济政策支持率跌破历史低位,《日本经济新闻》则记录道琼斯指数创下世纪性跌幅,而席卷纽约、华盛顿的街头抗议更将社会矛盾推向台前。

民众对经济前景的期待正快速消逝。CNBC委托哈特事务所开展的千人调查显示,每100名美国人中就有55人明确反对特朗普的经济治理策略,这个数字首次突破半数临界点。具体来看,认可总统经济表现的群体仅占43%,这组反向数据在特朗普政治生涯中尚属首次出现。专业分析师指出,选民当初选择这位争议人物连任时,普遍期待他能重振美国经济,但现实情况显然与民众预期存在巨大落差。



特朗普资料图

视线转向金融市场,历史数据对比更显严峻。道琼斯工业指数在特朗普第二届任期前60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10%,纵向比较历任政府同期表现,该成绩单仅次于1974年福特接任时的特殊时期。证券分析师麦克米伦在采访中透露,华尔街正陷入政策恐慌,4月初宣布的"对等关税"新政直接触发连锁反应——美债遭大规模抛售、长期利率异常飙升,资本市场的动荡曲线与政府强硬政策高度吻合。

社会层面的不满情绪同样在持续发酵。4月19日全美多地的示威活动中,抗议者将矛头直指行政系统的激进改革。联邦政府机构的大规模裁员与合并计划引发公职人员群体担忧,多个重要部门的实际运转能力受到质疑。引人注意的是,抗议浪潮甚至波及商业领域,特斯拉经销商门店外聚集的示威队伍,实质是对政府效率部主导的"机构精简运动"表达抗议。



特斯拉资料图

深层观察这些现象,政策制定者的决策逻辑值得推敲。总统团队在三个月内密集推出关税调整、财政紧缩、移民驱逐三大核心政策,这种高强度的改革节奏虽符合其竞选承诺,但执行过程中的刚性手段缺乏缓冲空间。以关税政策为例,政府试图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本土产业,却忽视了国际供应链的复杂关联,最终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剧增,反过来侵蚀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

经济政策与社会治理的双重压力下,特朗普政府的民意基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哈特事务所合伙人坎贝尔在分析民调数据时强调,支持率的结构性变化值得警惕:传统制造业州出现态度松动,中西部农业带对关税反制的担忧加剧,这些原本属于共和党票仓的地区开始产生动摇迹象。这种转变如果持续发酵,可能对未来中期选举产生决定性影响。



特朗普资料图

白宫发言人近日回应舆论质疑时,仍坚持将当前困境归咎于"前任政府的政策遗留问题"。但现实数据揭示的因果关系链清晰可见——行政命令签署与股市震荡存在时间重合,政府预算削减方案与机构停摆直接相关,移民驱逐令的严格执行更是多次引发宪法争议。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之间的巨大落差,已然成为本届政府难以回避的执政困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