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举行的杨浦区“人民好声音 城市软实力”人民建议征集对话会透露,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自2020年启动以来,杨浦区累计已征集人民建议16576条,其中1989条转化落地成为立法建议、公共服务政策、民生实事项目,其中,不乏有打造骑手友好社区、规范发展新江湾城风靡一时的水上运动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金点子”。在这场对话会上,又有各界市民围绕复兴岛建设发展和社区更新等话题,畅所欲言,让“人民好声音”成为锻造城市硬核软实力的“最强音”。

人民建议征集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让更多人民群众从“愿意提建议”到“提出好建议”,助推更多“好建议”孵化转化为部门的“好举措”,是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开展的初衷。5年来,杨浦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深化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开展广泛征集人民群众“金点子”、助力转化城区治理“金钥匙”、不断结出惠民利民“金果子”的“三金工程”,推动表达渠道不断拓宽、征集机制不断完善、群众建言更加踊跃。

市民群众的建议在不同时代有着鲜明的不同特点。大桥街道居民代表吴世昌在杨浦生活工作了58年,曾担任杨浦区第12届和第14届人大代表。他回忆说,当时很多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都是关于工业生产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杨树浦路改造的,如今,杨浦滨江已经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水清天蓝树绿,承载着几代人老杨浦记忆的杨树浦路也彻底改变了坑坑洼洼的面貌,成为秀带上的一条“金腰带”。“杨浦变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也变了”,在昨天的对话会上,吴世昌提出的建议就是关于小区更新改造的:“居民区里的很多小树苗如今已长成了五六层楼高的参天大树,环境虽然漂亮了,却遮挡了低楼层的阳光,建议科学修剪,让低楼层居民既‘开窗见绿’,也能‘开窗见阳光’。”

人民建议的根本目的是惠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吴世昌对于市民需求和人大代表关注问题的观察很有代表性,在昨天的对话会上,大家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当下杨浦乃至全市关注的“顶流岛”——复兴岛的建设开发。

从过去的“留白岛”,到如今提出“数字岛、设计岛、人民岛”三大功能定位,复兴岛令人瞩目的当然首先是“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但又不仅止于“量子城市”。“通过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的推动,复兴岛如今有了菜店‘复兴小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但还缺少饭店,希望引进社区食堂,满足占‘岛民’比例超过半数的老人一日三餐和游客就餐需求”“复兴岛公园曾以红枫闻名,建议做足特色为复兴岛引流”“‘量子城市’是新名词,建议增加一些老百姓能看得懂的展陈,提高市民的感知度”“如今上岛逛公园的游客变多,机动车停车出现难题,共享单车的管理秩序也要加强,节假日开通小型短驳巴士”……在复兴岛长期生活工作的市民代表以及杨浦区人大代表、金牌征集员等,七嘴八舌,为复兴岛的明天出谋划策。

对于大家的建议,杨浦区规资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说,面积1.3平方公里、拥有7公里水岸的复兴岛蓝绿空间条件十分优越,未来将利用岛上存量空间,考虑导入产业的相关功能需求,优化路网结构,让上岛方式更加多样化,并引入文化、餐饮、健身等配套设施。还将导入赛事、演艺等品牌资源,未来三年内在岛北部打造一个承载较大规模文体活动的空间。今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场就将设在岛上,期待复兴岛将带给大家一个惊喜。

原标题:《“人民好声音”也是软实力,杨浦5年征集人民建议逾10%落地》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