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9时30分,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发布会,市城乡管理局介绍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贺旭宏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邀请到太原市委城乡管理工委副书记张莹,太原市城乡管理局环卫综合管理科科长王昆仑,太原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主任傅子俊,太原市城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王建,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太原市委城乡管理工委副书记张莹介绍相关情况。
太原市委城乡管理工委副书记 张莹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太原市城乡管理局,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城乡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管理事业的高度重视。2025年,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坚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高效能治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使命,在推进城市更新上持续发力
以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为契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实施一系列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市政功能的实事好事,让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变化和便捷,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质感。
统筹兼顾,确保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对谋划实施的工程坚持项目化管理,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抓到底,对手续办理、工期进度、质量安全进行全过程管理,加快市政道路雨污水混接节点改造工程、西山地表水厂供水工程等续建工程建设,尽快完工,推进迎泽西大街(春居路—晋祠路)、新建路(北沙河南沿岸—迎泽大街)维修改造等一批新建工程按要求全面开工,确保省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落地见效。
精细管养,保障市政设施稳定运行。全面摸清摸实道路、桥梁、管网、照明等市政设施底数,建档立卡。精细制定养护计划和标准,继续布局建设养护保障基地,对管辖设施开展针对性养护,对无主设施开展兜底保障,全力保障市政设施稳定安全运行。对新、改、扩建市政工程加强备案管理,提前介入,全程参与,逐步提高设施运行质效。
多点发力,擦亮市容市貌整洁底色。聚焦民生关切,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天大的小事”。按照“疏堵结合、服务民生”的原则,探索群众需求与市容秩序管理的平衡点,用温情留住城市“烟火气”。持续整顿占道经营、户外广告、违章掘路等乱象,强化门头牌匾高空作业管理,推动形成良好城市环境。在人流密集区域补点新建改造公厕20座。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构建前端分类、中端转运、末端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提升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交通堵点整治工作,推进停车立法和专项规划编制,聚焦“三圈”开展综合治理,新增1万个以上公共停车位,努力缓解“停车难”问题。
综合施策,筑牢扬尘污染防护屏障。持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确保PM10稳定达标。坚持源头控尘、线上管尘、面上降尘,按照“六个百分百”要求分类分级管控工地,加大频次开展道路机扫洗尘、湿扫吸尘、喷雾降尘,常态严查不按规定和规范的渣土运输行为。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运用好“车转人巡、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等手段,优化提升工地扬尘、智慧环卫等平台的精准监管效能,常态检查,动态建账,实施精准管控。狠抓责任落实,强化部门联动、条块协作,提升整治力度,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可量化、可评价的考核体系,以督压责推动落实。
系统治理,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决打赢“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战,要做到时间不断、空间占满,坚决按期完工。有效降低汛期溢流污染,坚持边排查、边整治,继续实施雨污分流和混接点改造,对混流错接管道和违规排水行为,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对胜利街、晋阳街等具备改造条件的区域性雨水泵站配建调蓄池,最大限度缓解初期雨水带来的面源污染;加快推进黑驼沟缓洪池和化工排洪渠改线工程,推动移动排涝项目落地见效。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回供九河、机场三期项目,适时启动回供汾河三期生态补水工程,继续推进景观补水、城市杂用、农业灌溉、企业回供,持续提高再生水回用率。
二、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在公用事业保障上持续发力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为民生加温、为幸福加码,最大程度兜牢保供底线,满足“安居乐业”的多彩生活。
优化供水润民生。启动实施呼延水厂三期(一阶段)工程,继续推动西山地表水厂供水工程,通水运行大盂、上原2个地表水厂,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区、马庄等加压站建设,配合道路建设、雨污分流改造等市政工程敷设供水管线。持续推进老旧管网、超期服役水表和“一户一表”更新改造,继续开展地下水压采,加强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节水降损。
平稳供气保民安。全面推动瓶装液化石油气标准站规范运营。持续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农村“煤改气”项目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改造老旧管道、庭院管网、户内立管,更换超期民用燃气表。
多源供热暖民心。热源保障方面,推进实施太古集中降温能源站、中北能源岛、杨家峪热源厂等项目,大力推动国能太一热电联产配套长输管线工程和大盂产业新城“三采一注”地热能供暖工程,启动实施清徐能源岛跨季节储热项目,探索利用缓洪池跨季节蓄热。集中供热改造方面,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原则,对热网覆盖范围内的区域供热小区分批实施改造。“冬病夏治”方面,全面开展源、网、站隐患排查整治,系统维修养护设施设备,完成29公里管网的新建改造。
三、以创新管理方式为抓手,在提升服务效能上持续发力
转观念、调思路,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着力构建服务型城管,不断提升太原城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主动服务,助力城市发展提速。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要素保障,常态开展入企服务,全力做好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持续提升水气热报装便利度,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主动听取基层和群众的建议诉求,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现实需求,为基层减负,为群众解忧。
一网统管,提高城市智慧化运行水平。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聚焦道路、桥梁、防汛和水、气、热、污水、雨水5类管网,结合市政道路雨污分流和混接点改造,同步实施全市排水管网智慧监测,对迎泽桥、北中环桥等33座桥梁通道及5处边坡挡墙开展结构健康监测,加快完成城市内涝预警监测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开展地下管网排查修补测工作,建立源头、管网、横断面等可视化的地下管线数字化档案及信息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构建“一网管全城”的运管服智慧平台,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太原方案”。
规范执法,贯彻为民利民理念。全面梳理执法事项清单,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开展执法人员全员轮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切实提升队伍素养。执法过程中,继续推行“721”工作法,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解决城管执法领域群众身边反映的突出问题和“顽瘴固疾”,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提振消费,发展商业外摆与夜经济。积极响应国家提振消费的号召,助力太原市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与商务部门协同合作,联合出台专项管理办法,在全力支持商业外摆活动的同时,强化管理与引导,推动商业外摆与夜经济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贺旭宏
谢谢张莹同志的介绍。
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山西日报 记者
环境卫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请问太原市如何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卫生品质?
太原市城乡管理局环卫综合管理科科长 王昆仑
近年来,市城乡管理局持续加大环卫工作力度,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今年,我们将以市容环境品质提升专项行动为牵引,全力打造整洁、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
一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持续清理卫生死角,强化道路扬尘管控,深入实施建筑垃圾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净化城乡环境。
二是强化道路清扫保洁。细化道路清扫保洁和质量评价标准,坚持“机械+人工”相结合,强化落实“一扫四保”,实施分类分级作业;充分发挥智慧环卫监管平台作用,提高道路机械化覆盖率,全面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
三是提升城市公厕服务。目前我市建成区公厕共有2342座,密度已达到住建部标准。今年将补点建设城市公厕20座,着力解决部分区域公厕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要在完善公厕功能、提升公厕服务上持续发力,切实增强群众如厕体验。
四是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作业标准、流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环卫设施管护,推进环卫设施设备更新,优化环卫设施运营,完善前端分类、中端转运、末端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
山西综合广播 记者
城市围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请问太原市是如何强化对城市围挡进行规范化治理的?
太原市城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 王建
今年以来,太原市城乡管理局以城市围挡规范化治理为切入点,强化城市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将城市围挡打造成为整洁规范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一是全面摸排建档,逐一销号清零。组织对城六区范围内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老旧破”遮丑、空地围挡和建筑工地破损围挡进行了全方位排查,共发现各类问题围挡829处,目前已经按照“保留一批、规范一批、拆除一批”的原则整改销号699处,占比84.3%,其余部分积极督促和推动相关部门力争于5月底前整改到位。
二是落实属地责任,突出区域特色。晋源区全力打造晋阳大道示范街,以线带面推动整治,共拆除问题围挡两万余平米;小店区坚持“政企联动”模式,做到围挡拆改和清理美化同步推进,已完成全部整改任务;迎泽区集中对南内环东街上千平米的问题围挡开展攻坚,有效提升了区域环境;尖草坪区重点破解连片围挡多的治理难题,构建区、镇街、社区联动整治格局;万柏林区全力做好“无主”问题围挡的集中整治,调配和调度整治资源进行重点化突破;杏花岭区重点做好府西街、五一路、胜利街等主要干道沿线围挡治理,打造靓丽城市风景线。
三是健全巡查机制,实现长效常治。已将城市围挡列为城管部门日常巡查的重要内容,做到从源头上管理、在日常上管控、在标准上提升,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有效防治效果反弹,确保效果常态化,让城市围挡成为展示太原市城市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靓丽“窗口”。
山西经济日报 记者
太原市城管局是如何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赋能城市运行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能力的?
太原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主任 傅子俊
感谢记者的提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水平的需求日益提升,这对城市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太原市城乡管理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完成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引入城市管理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整体效能。
具体做法:
一是网格化管理提升精细化水平。我们将太原市城六区360平方公里区域,划分为3.2万个单元网格,同时依托500余名城管网格员,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日常的巡检和处置。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已经从最初的数字城管平台迭代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平台涵盖三县一市、六城区、三开发区、14个市直部门、54家社会责任单位共81个二级平台,同时协调联动各街办、乡镇、区级部门等相关单位,建立起完整的城市管理监督体系。
二是多渠道鼓励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紧跟时代发展,聚焦人民需求,研发并开通了“太原微城管”小程序,能让不同年龄和知识结构的群众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反映城市运行管理问题,并监督问题办理流程。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发布处理过程及结果,让市民全方位了解城市管理动态,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新技术应用赋能城市治理。随着新兴技术的涌现,运用AI识别技术,通过车辆识别、视频采集方式,实现城市问题自动识别并立案,平台系统自动派遣督办,大幅提升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流转和处置效率。
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正式运行以来,已累计收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345.98万件,处理办结2123.57万件,总体结案率达90.52%,日均处置案件约4100条,在网格化管理模式管理的助力下,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贺旭宏
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记者朋友如有进一步采访需要,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可继续采访相关负责同志。
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媒体记者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太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