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的中南部,有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织、自然与城市共生的宝藏小城 —— 枞阳。它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是桐城派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和水产大县。如今,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下,枞阳正站在发展的新起点,蓄势待发。
两份文件 ——《枞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和《枞阳县202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如同两张蓝图,为我们勾勒出枞阳未来发展的宏伟画卷。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枞阳的发展密码,看看这座城市即将迎来哪些令人期待的变化!
NO.1|壹
未来发展定位与目标
枞阳的未来发展定位清晰且极具特色。它立志成为安徽省森林城市,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这一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森林城市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森林覆盖率,更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未来枞阳将处处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宜人,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
作为江淮运河渠首港口城市,枞阳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随着江淮运河的建设和发展,枞阳将成为重要的航运枢纽,货物运输更加便捷高效,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不仅会带动港口相关产业的繁荣,还将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提升枞阳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地位。
同时,枞阳还致力于打造滨江临湖山水城市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枞阳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长江穿流而过,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山峦起伏。未来,这些山水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城市依山水而建,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风貌。而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节点,枞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枞阳脚踏实地,分阶段稳步推进。到 2025 年,农业空间布局将得到优化,耕地保护成效显著,质量明显提升。这意味着枞阳的农业将朝着更加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不仅保障粮食安全,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城市的生态屏障将更加牢固,人们的生活环境将更加优美。城镇空间格局优化,节约集约发展初见成效,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到 2035 年,枞阳的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农业空间布局根本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规模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城市成为生态宜居的典范。集中紧凑的城镇格局和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发展更加协调有序,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到 2050 年,枞阳将形成安全、高效、协调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建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美丽家园。城市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地。
NO.2|贰
县域与城区的协同发展
枞阳县构建了 “两带、两区、两屏” 的总体格局。“两带” 依托长江和江淮运河,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长江黄金水道和江淮运河为枞阳带来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同时,这两条生态带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维护着区域的生态平衡。“两区” 即农产品主产区和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保障着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城市化地区则是人口和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推动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两屏” 为县域东北部和西南部的生态屏障,保护着区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服务。
在这个总体格局下,各个板块功能明确,协同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如麒麟镇、钱桥镇等,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供应。城市化地区以枞阳县城为核心,包括官埠桥镇、藕山镇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提升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生态功能区如义津镇、浮山镇等,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能源资源富集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在保障能源资源供应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枞阳中心城区按照滨江临湖山水城市的思路进行规划,构建 “一城两湖四片” 空间格局。“一城” 即枞阳县城,是城市的核心区域,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功能。“两湖” 指莲花湖和羹脍赛湖,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自然景观亮点,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围绕两湖打造高品质的生态休闲空间,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四片” 为不同功能片区,居住生活区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配套完善的教育、医疗、商业等设施;综合服务区集中了行政办公、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方便居民生活和工作;商业商务区打造成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吸引各类商业企业入驻,繁荣城市经济;工业发展区则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推动制造业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中心城区在道路交通、蓝绿开敞空间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规划。道路交通方面,按照 “小街区、密路网” 理念和绿色交通、智能交通要求,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和静态交通设施系统。发展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综合交通格局,让居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绿色。蓝绿开敞空间方面,构建综合公园 - 社区公园 - 专类公园 - 游园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网络化绿地系统。打造 “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 的游憩休闲空间网络,让居民在城市中就能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
NO.3|叁
建设用地供应与规划
2025 年,枞阳县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8125亩内,结构合理,涵盖了居住、商业、工矿仓储、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居住用地供应计划为801亩,其中县城区住宅用地达752亩。这一供应规模将有效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随着居住用地的开发建设,将配套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商业用地供应155亩,将吸引各类商业企业入驻,推动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商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工矿仓储用地供应2754亩,为工业和仓储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交通运输用地供应4366亩,包括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这些土地供应计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土地供应过程中,严格遵循规划要求,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开发强度。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确保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得以顺利实施。同时,注重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供应土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枞阳县在土地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提升农用地结构合理性,因地制宜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适度推进可恢复耕种的土地整理、复垦,确保耕地规模不减少。加强耕地保护,严格实施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防止耕地 “非粮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基础。提升建设用地结构科学性,严格按照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有序整合村庄建设用地资源,稳步缩减村庄建设用地总量,保障区域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合理引导建设用地的布局和开发,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强化未利用地保护与利用水平,严格保护水域、湿地,积极推进流域整治、水系生态修复及管护等相关工程实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对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生态环境。
NO.4|肆
结语
从这两份文件可以看出,枞阳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在发展定位上,无论是森林城市、港口城市,还是文化旅游城市的打造,都精准地契合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这些定位的逐步实现,枞阳将在生态、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枞阳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与周边地区在产业、交通、生态等领域深度合作。这不仅能借助外部资源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还能在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地位。例如,在产业协同上,枞阳可以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推动自身产业升级;在交通协同上,与周边城市共同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对于居民来说,枞阳的发展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态环境的改善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健康舒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景观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业机会的增加使人们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减少外出务工的奔波,提高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如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的提升,将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枞阳的发展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广阔的机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业投资,还是产业项目投资,都有着巨大的潜力。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的发展壮大,投资回报率将逐步提高。同时,枞阳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投资者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降低投资风险。
枞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在多重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它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城市的华丽蜕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枞阳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长江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