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与汉L、唐L上市之后,这其中有个技术――“兆瓦闪充”格外吸引到我,官方说法是5分钟就能给车冲进400km续航的电量。
有没那么神?趁著这次超级e平台技术解析暨汉L唐L“兆瓦闪充”全国巡回体验会来到广州,小编得去亲眼瞧瞧……
补能快,领航顺
去到举办活动的比亚迪4S店现场,我看到停车场已经准备好一台汉L,并且透过充电线对接在一台标示著“兆瓦闪充”的充电桩。
一开始,这台展示车的电池电量仅剩0.75%,几乎等于是没电,然后计时开始充电,待电量充至60%的时候,时间只花去9分39秒,并且系统预测充至70%只需要再多56秒即可。
这般速度确实非常惊人,反正在小编试过的新能源车中,目前充电属它最快!
但“兆瓦闪充”,顾名思义就是最大充电功率达到1000kW,这要是一般充电桩实在难以办到。偏偏,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充电桩目前还在普及阶段,数量不算太多,每次充电都去找兆瓦闪充充电桩不太现实。
还好,目前在汉L、唐L上配备有智能升压技术,不仅能兼容500V、750V的公共桩,还能透过双枪充电方式让充电功率增加。
为了一探双枪充电效果,小编当天也把车开去一般充电桩试试,结果发现实测功率可达450kW,3分钟能将电量从16%充至23%,可行驶里程从95km提高到138km,这样的速度也蛮快了。
但说真的,人总是贪心的,我还是希望未来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充电桩越来越普及,那就真的会是新能源车里程焦虑的特效药啦!
补充一下……在来往目的地的路程中,身为驾驶新手的小编还体验了一下汉L标配的“天神之眼B”驾驶辅助激光版,发现它在拥挤的广州城市道路中,城市领航机能运作起来相当丝滑,避让车辆、行人,还有绕开修路障碍物方面的反应都可圈可点,整个体验过程是非常舒服的,很好帮我克服了老城区塞车恐惧症。
兆瓦是系统工程
在活动中的技术分享会上,来自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说明了“兆瓦闪充”的技术创新点。
这其中有两个点: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充电电流1000A。还好小编物理学得还行,还记得(功率=电压×电流)这个公式,知道1000kW从此而来,也知道这电压与电流无论哪个都非常大,无论哪个在电器里面运作,都需要非常强大的温控机制,来避免物理电阻造成发热问题。
为此,比亚迪为“兆瓦闪充”重新定义了非常多新技术,例如自主研发了耐压1500V的SiC功率芯片,重构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充配电系统、电动空调……等全部高压部件。
另外,面对如此大电压、电流,整车的EMC抗电磁干扰、安全控制、热能管理……,也都得重新定义,比亚迪为此建立了从材料、部件、系统,到整车全层级的千伏架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电池也是全新的“闪充电池”,其从电解液、隔膜、电极等多维度进一步优化,以构建超高速离子通道,让电池内阻降低50%。
另外,电芯的外部极柱也经过重新设计,加大导电通道以利电流通过,降低电阻,令电芯自发热降低50%。加上还有超稳定自修复SEI膜技术,让电池寿命提升35%。
温控方面,基于比亚迪2021年首创的动力电池冷媒直冷直热技术,开发了全新一代立体流道复合温控系统,其双面设计冷媒立体复合流道,让散热能力大幅提升,换热面积增加100%,换热性能提升90%以上。通过对电池产热和系统散热更精准控制,使得系统可靠性与电池寿命向上提升。
至于比亚迪正在加紧普及的兆瓦闪充充电桩,其中也是卓有学问,包括超轻液冷充电枪,不仅能对线缆、充电枪接点端子强化散热,整体握持重量更是控制在2kg,这让使用者充电时更加轻松方便。
另外,这款充电桩内还有兆瓦闪充储能系统,当配电系统容量不足时可以补充输出功率。有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通过复用电驱系统产生脉冲交变电流,直接作用于电池内部快速产热,让车辆在-20℃低温场景下的充电时间缩短50%以上。
这次体验,让我感觉我们离攻克“里程焦虑”这新能源车最大难题的距离又进了一步,再加上比亚迪储备的例如固态电池……等专利技术不断优化,相信不久的未来,我们应该就能享受到充电和加油一样又快又方便的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