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色达县以党建引领、人才支撑、绿色品牌为抓手,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强根基
构建“组织赋能+责任闭环”发展体系
强化责任落实,按照“抓党建、强基础、聚合力、促振兴”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党建”责任,县委书记带头联系1个集体经济强村、1个集体经济弱村,督促县乡领导班子成员联村指导集体经济发展,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村干部绩效发放的重要内容,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沟通协作,按照相关单位职能职责,定期召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听取全县集体经济运行、收益、分红情况,总结强村的经验做法并进行推广,确保实施一批、带动一片。
强化督促指导,严格对土地占用、资产租赁、招商引资等进行核查和审批,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落实“月调度+季通报”工作机制,定期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人员履职尽责、财务管理等进行督查指导,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见质见效。
人才支撑添动能
打造“本土培育+外部引智”双轮驱动
构建“乡村头雁”培养机制,紧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重点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外出务工青年、高校毕业生等不同类型人才动态储备354名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充分发挥领航带头作用,助力群众增收。
强化“实践赋能”教育培训,紧盯“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发展思路,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先后组织9000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82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其中州级农业经理人5人、县级经营管理型人才77人,切实打造一批理念先进、技能优良、作用明显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激活“定点帮扶”造血作用,充分利用国家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力量,采取“理论授课+实地教学+经验交流”的方式,紧紧围绕“技术推广、技术攻关、人才帮带、巩固拓展”等方面展开帮扶工作,加强党建引领和联学共建,制定专家与生产经营主体结对帮带方案,完成全县16个乡(镇)牧草、牦牛、高原蔬菜、中藏药等产业帮扶指导,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绿色品牌增效益
探索“特色产品+多元发展”拓宽路径
牢牢把握“四川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的有利契机,立足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支部+合作社+电商”发展模式,大力培育紫皮大蒜、黑青稞、贝母、虫草等特色农产品40余种,其中色达牦牛、藏香猪、黑青稞、紫皮大蒜等5个产品成功取得有机认证,马铃薯、番茄等3个产品成功取得有机产品转换证书,全县有机品牌产品累计达7个。
紧紧抓住“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重大机遇,有序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牦牛产业全链条机制,积极探索签订奶制品订单,依托县乡村三级集中收奶站,定期上门收购鲜奶,助力养殖户实现家门口增收。
色达县牦牛现代产业园区
培育“一带多”新业态,以畜牧养殖带动人工种草、民宿酒店带动旅游发展、农具租赁带动农业发展,2024年度全县村集体经济实现累计收入1670.69万元、同比增长13.2%,全县1.7万余名脱贫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人均纯收入达到1.46万元,实现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融合互促的良好局面。
来源:中共色达县委组织部
责编:陈思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