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阿司匹林是镇痛消炎的特效药,作用广、效果好,几乎没什么副作用。
能够沿用至今,就可以看出它的价值性和生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它的发明者费利克斯·霍夫曼。
如何来说呢?有人把他形容为一位天使,下凡就是造福人类来的。
然而,却鲜有人知晓有一种D品也是出自他手,就是人人避而远之的海洛因。
从阿司匹林出来,到海洛因问世,两者也不过只相差11天而已。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19世纪60年代霍夫曼出生在德国,小伙子很聪明,长大后考入斯图加特工业学校学习化学工程。
一直以来,霍夫曼的父亲深受风湿病的折磨,需要长期服用水杨酸来缓解疼痛。
但,水杨酸是一种酸性很强的东西,会对胃部造成很大的刺激。
父亲日益遭受这种疼痛,当儿子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更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
就在这个时候,一家名叫拜耳的公司找到了他。
该公司原本是染料行业的龙头老大,为了谋求转型,找到霍夫曼研发治疗关节炎的特效药。
说研发也不严谨,主要是在水杨酸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
阿司匹林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古埃及时代,医生就发现柳树叶可以用来治疗炎症。
苏美尔人时代,同样发现这一现象并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医学经验。
18世纪60年代全球工业化快速发展,英国一位医生以柳树皮为原材料,制成一种颗粒药物,用来治疗疼痛。
90年代,一个叫做詹姆斯的学者也对柳树皮进行深入研究,并把它第一次送入医院、药房。
19世纪,又有一位英国医生以柳树皮入药,很好地缓解了风湿患者的疼痛和浮肿。
多年以来,人人都知道柳树有消炎、止疼的效果,但真正起作用的物质是什么,无人知晓。
针对该问题,这位英国医生开始研究柳树,前前后后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从树皮中分离一种物质。
该物质被命名为水杨苷,后制作出水杨酸钠药品,退热、止痛、消炎效果都不错。
正如上述所言吗,水杨酸钠效果很不错,可副作用也比较明显。
如何在利用其效果的同时,减少所带来的副作用,是霍夫曼研究的目标,也有很大的市场。
02
说干就干,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实验终于有了结果。
1897年乙酰水杨酸的升级版本出现,止痛消炎的效果更好,化学性质更加稳定温和,也不会刺激人的胃粘膜。
霍夫曼给自己的父亲服用,关节炎疼痛症状缓解,平日里也不再受胃疼的折磨。
经过多次临床试验,乙酰水杨酸的升级版得到验证,受到医院、病人的欢迎,得以大面积推广开来。
霍夫曼将药物命名为Aspirin,也就是乙酰水杨酸的缩写,汉语音译过来就是阿司匹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司匹林的其他效果慢慢被发现,比如可以缓解血栓、预防心梗。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范围内爆发多多场流行性疾病,阿司匹林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1950年,它成功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知名的药品。
时至今天,阿司匹林已经与青霉素和安定并驾齐驱,成为世界不可替代的三大药品之一。
或许,霍夫曼合成阿司匹林时,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该药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阿司匹林问世后,霍夫曼并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认为在此基础上可能会找到更好的药物。
仅仅只过了11天,实验就出现喜人的成果,一种名为“二乙酰吗啡”的物质被提取出来。
早在1874年,二乙酸吗啡就被一位英国化学家发现。
只是,这种物质进行动物实验室,实验对象会出现惊恐、流口水、呕吐和心跳紊乱等生理现象。
霍夫曼提取出来的东西,相当于升级版的二乙酰吗啡,后被他命名为“海洛因”。
如果说阿司匹林是止疼药,那么海洛因就属于“特效”止疼药,为了利润公司宣传的力度更大。
海洛因能止疼吗?能,而且效果比阿司匹林还要好,可其作用机理是不一样的。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镇痛、解热、抗炎的效果。
这是一种正常的化学反应,在人体的可接受程度,但海洛因与它有本质区别。
03
稍微查一下资料就不难发现,海洛因是作用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上。
怎么来形容呢?它本质上不是止疼,而是让切断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感受,甚至无形中还会带来一种快感。
这种“止疼”所带来的效果,比阿司匹林更直接、更快捷,以至于更受大众的欢迎。
所有的药物在进行全面推广时,都会进行长时间的临床试验,海洛因却没有。
一方面短期内它确实看不出会有什么反应,另一方面其中的利润太诱惑,以至于拜耳公司很快将其大面积推广开来。
时间一长问题就出现了,海洛因会让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依赖性,说白了就是上瘾。
吃,什么问题都没有,反而还会身体舒畅、心情愉悦,甚至有些许的快感。
不吃,所有的问题都会集中爆发,全身上下如蚂蚁般被撕咬,精神也饱受摧残。
这玩意就和鸦片一样,吃多了会上瘾,上瘾后会性情大变,进而引发犯罪、暴力、家庭问题。
就好似恶魔一样,把人内心深处的邪恶全部诱导出来。
也正因如此,1910年许多国家明令禁止取消海洛因临床使用,1924年美国更是禁止销售。
先是发明了阿司匹林,随后又发明了海洛因,霍夫曼也被人们称为一半天使、一般魔鬼。
其实这样的说法多少有失偏颇,霍夫曼的初心是好的,他也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就如发现百草枯的李德军一样,本意是为了打破外国对除草剂的垄断,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谁能想到,有人居然爱喝它,为了不让人们喝这个东西,研究团队费尽心思加入各种难闻的气味。
但,你架不住人家有一颗求死的心,加点糖、加点可乐也要喝下去,不服不行。
你能说百草枯有错吗?不能,但这个东西最后还是被禁止销售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