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大安区广袤的田野上,金黄与碧绿交织,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承担“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任务的县(市、区)之一,大安区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推广科技应用、创新种植模式等多项举措,扎实推进粮油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大安力量。
组织引领,凝聚生产合力。大安区成立农业生产指导小组,深入各镇(街道)开展抗旱保水、春耕备耕等指导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召开粮食生产工作部署会,将2025年粮食生产目标细化分解至镇村,确保全区32.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11.61万吨产量目标有序推进。
科技赋能,提升种植效益。在科技支撑方面,大安区积极探索“一地多收”模式。推广“稻虾轮作”“稻蛙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打造“千斤粮万元钱”示范样板。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2025年,全区预计投入种粮补贴和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惠及近7万农户。
订单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大安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与郎酒集团签订订单协议,发展酿酒高粱种植。通过“核心示范、辐射带动”模式,建立近2万亩高粱种植基地,预计收购量达3000吨,覆盖6镇13村,订单收购价达3.75元/斤,预计亩产值2000元,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多措并举,确保夏粮丰收。在小麦生产方面,大安区打造200余亩全程机械化示范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预计示范片内小麦产量达400公斤以上,同比增长21.4%。同时,开展小麦品种筛选试验,预计筛选出4个专用品种,提升小麦综合效益。在油菜生产方面,依托“天府菜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按照“四统一”模式推进油菜种植。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1万余亩,有效保障油菜生产。通过“三集中”模式强化技术指导,帮助种植户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政策扶持,激发生产活力。大安区全面落实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24—2025年,全区共发放小麦种子3.45吨、肥料7.425吨,提供社会化服务约1000亩次,投入资金10万余元用于小麦种植,有效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当前,大安区油菜、小麦即将迎来丰收,田野上金黄一片,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全区上下将继续以“粮安天下”为己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粮油生产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大安区正朝着粮油生产现代化、规模化、效益化的方向稳步迈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吴旺)
来源:大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