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集安乍暖还寒,麻线乡晓龙蓝莓大棚里却已翻腾起紫色的丰收热潮。一垄垄蓝莓植株上,蓝紫色的果实裹着银白果霜,如繁星缀满枝头。这里的蓝莓比传统露天种植提前5个月成熟,正以“春天的第一篮鲜果”抢占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莓”好动力。
在麻线乡蓝莓基地,种植户温晓龙正握着手机与客户热情交谈,接受预定订单。走进蓝莓大棚,馥郁果香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蓝莓树,枝叶间挂满了饱满的蓝莓果,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温晓龙告诉记者,他种植蓝莓主要品种是L25,以其浓郁的花香、硕大的果实和甜美的口感备受游客和市场青睐。
与露天蓝莓不同,每年2月是大棚蓝莓的上市期,5月进入剪枝期,等到盛夏露天蓝莓上市时,大棚蓝莓又进入了一年中重要的生长期。这种“错峰”生长不仅完美避开了蓝莓大量上市的时间,还大大提高了蓝莓的销售价格。这份“早熟”的背后,是科技与经验的双重加持。大棚内的温控系统实时调节温度和湿度,滴灌系统精准输送富含微量元素的营养液,每一株蓝莓都享受着“定制化”呵护,让它们在春天抢先长大。
每到蓝莓成熟季,大棚内热闹非凡。慕名而来的游客提着篮子,穿梭在蓝莓树间,亲手采摘饱满多汁、脆甜爽口的“蓝宝石”,享受着田园采摘乐趣的同时,也为基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宽了蓝莓的销售渠道。
产业兴旺,更要惠及乡邻。从蓝莓种植、日常管护到采摘分拣,基地常年吸纳当地村民务工,共享这份“甜蜜事业”。农户们拎着篮子穿梭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果实收入篮中。“每颗蓝莓都要轻捏果蒂,不能损伤枝条,也不能碰掉果霜,这样才能保证卖相和口感。”聂大娘示范着采摘动作,指尖的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珍宝。
大棚膜下的蓝莓产业,不仅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订单电话里的殷切期待,到游客采摘时的欢声笑语,再到农户手中沉甸甸的工资,麻线乡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描绘着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李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