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大地上,一幅“鱼肥菜美”的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在诸城市董家崖头的智慧大棚内,8个圆形鱼池与翠绿的水培蔬菜交相辉映,工人们穿梭其间投喂鲈鱼、打理菜苗,呈现着“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奇观。


“我们通过高密度养殖,将鱼的排泄物和残饵经过微生物进行转化后,变成蔬菜能够吸收的养分。蔬菜根系吸收养分的同时,将水体过滤净化后,回流到鱼池,实现养鱼不再换水,种菜不用再施肥。”诸城市龙都街道董家崖头网格党支部书记董志宾说,鱼养菜菜养鱼,每个鱼菜共生智慧大棚占地三亩,连菜带鱼这一个大棚一年收入13万元左右。

大棚管理人员董培光说:“生态种养的鱼菜,是无公害产品,市场畅销不愁卖。”目前,当地计划扩建30个智慧大棚,培养并带动一批高素质农民,通过“租赁+回购”模式保障村民与村集体双收益,让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在诸城市贾悦镇张庄社区的田野里,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播种新品种芋头。“我手里拿着的这个是今年新引进的品种豆包芋头和8520,为什么今年要种新品种呢?因为豆包芋头淀粉含量高,口感细腻,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量平均在4000斤以上,按照去年的价格是1.1元,每亩收入能在4000元以上。”诸城市贾悦镇张庄社区党委书记刘伟手握新育的芋种介绍,依托“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已建成500亩高标准种植基地,通过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让“小芋头”变身致富“金疙瘩”。目前合作社集中经营150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4000元以上,未来将重点推广高附加值新品种,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诸城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争取到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省级乡村振兴衔接集中推进区等多个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接下来,诸城市将统筹用好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持续扩大农业品牌知名度,提升农业综合质效,提高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大众新闻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张敏敏 张真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