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一时间,“国家喊你来减重”“国家不同意你变胖”等成为热议话题。其实早在2003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便开始关注肥胖问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了“推拿结合针刺减肥的临床研究”,2021年开设了肥胖专病门诊(现已更名为减重门诊),助力民众实现“体重管理”与“减重”目标。专病门诊啥样?中医减肥有啥独到之处?4月21日,记者来到医院一探究竟。



中医减重本质在于“纠偏”

上午9点半,减重门诊候诊区有不少市民正在排队。“早餐以馒头或粗粮饼搭配清汤、蔬菜沙拉为主,午餐晚餐增加绿叶蔬菜比例,餐后慢走30分钟。”诊室内,推拿科副主任、减重门诊负责人吴兴全正为一位患者问诊,并开具“减重处方”,从饮食调整到运动建议,再到中药调理,每个环节都紧扣“一人一方”原则。

近年来,随着中医“辨证减重”模式的兴起,不少减肥人士选择到中医医疗机构减重。那么,和其他减肥方式相比,中医减肥到底有啥特别之处?

中医认为,肥胖多与脾胃失调、痰湿内蕴、气血不畅有关。在吴兴全看来,中医减肥的本质是“纠偏”,并非单纯追求体重的降低,而是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适宜的传统外治手法与内服中药结合,达到补虚泻实、调节代谢、加速脂肪分解、抑制异常食欲的目的,从根本上实现阴阳平衡的健康减重状态。“比如,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将可吸收高分子线体植入特定穴位,持续刺激经络,调节内分泌与胃肠功能,从而减少内脏脂肪和塑形。又比如,中药内服可以调理代谢平衡,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减少反弹。”

“我们将肥胖分为实胖、虚胖和虚实夹杂3种类型,东北地区的肥胖患者以实胖居多,表现为肌肉结实但脂肪较多,口味偏重,多合并早期胰岛素抵抗,容易饥饿、心慌、出汗等。”吴兴全介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饮食运动干预,再加上中药方剂来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穴位埋线降低食欲、提高代谢,个别患者配合推拿治疗,最终实现健康减重目标。

50岁的患者陈淑华(化名)明显感觉到了身体变化。“原先老感觉身体有一种黏黏的、湿湿的感觉,现在确实觉得很清爽。”她表示,虽然才治疗7天,体重还只减了2公斤,但体型看起来已经苗条了很多。

“我觉得中医减肥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因为与切胃手术的脏器损伤、减肥药物的副作用相比,中医减肥更为安全、持久。”吴兴全认为,对于传统方法无效的肥胖人群,中医“辨证减重”方案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态靶辨治”实现内外兼修

今年16岁的孙同学是吴兴全的“老患者”,已经接受治疗3个月。此前,孙同学的体重已增加至320斤,小小年纪葡萄糖耐量已经出现了问题,同时还合并了黑棘皮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身体乏力、犯困症状明显。

吴兴全经过细致诊断,中医辨证为虚实夹杂型肥胖,西医则诊断为肥胖症、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以及高脂血症。针对孙同学的病情,吴兴全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统化减重方案。初始方剂选用葛根芩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特意选用了东北道地药材林下山参。服药仅1周,孙同学就惊喜地发现体重减轻了4斤,身体乏力感明显减轻。

基于孙同学的身体反馈,吴兴全再次调整处方,增强淡渗利湿的功效,同时注意调节林下山参剂量以健脾益气。经过1个月的精心调理,孙同学的体重又减掉了10斤,之前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在吴兴全的建议下,孙同学持续进行饮食控制,合理摄入总热量,并适量开展运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孙同学的胰岛素抵抗改善显著,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代谢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

如今,孙同学的体重已成功减少32斤,他对后续治疗充满了信心。

“我们在中药饮片中普遍使用含人参的制剂,这是基于团队前期的研究成果。”吴兴全介绍,人参既用于虚证也用于实证,虚证主要用于补虚,实证则用来提高代谢能力,临床观察发现其确实能改善精神状态,同时做到减重不伤正,减脂不伤气。“相比较单纯的‘节食+运动’传统减肥方法,我们更关注患者的临床问题和潜在疾病风险。”吴兴全说,不合理的运动有时是消耗蛋白质,并没有起到消耗脂肪的作用,这与中医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据悉,团队基于仝小林“态靶辨治”理论、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及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经络—脏腑相关”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重管理方案,从全面的评估到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方案,从代茶饮到中药组方,从普通针刺到穴位埋线,再到保守方案与手术方案,建立了肥胖症的全流程、全链条管理体系。截至目前,该院累计治疗肥胖患者700余人,减重效果显著。

健康生活筑牢减重根基

“对于在家想通过中医方式减重的市民,我们也有一些建议。”吴兴全介绍,在饮食方面,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但不能完全限制,如果长期只吃谷物和粗粮,可能导致能量不足。因此主张饮食多样化但总量控制,不能吃得过饱或偏食。在减少主食的同时要增加蛋白质摄入,保证营养供应增加饱腹感。此外,肥胖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因熬夜导致内分泌紊乱引发的“过劳肥”。

吴兴全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减重就是不吃肉不吃油让自己“饿瘦”,可是这样身体细胞营养就会不均衡,更容易导致“反弹胖”。“所以,在借助中医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吴兴全说。

正在接受穴位埋线的张菁菁(化名)对此深有感触。在她以往的认知中,减肥就是要少吃肉、少吃碳水,后来才知道,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也可以减肥。“和以往的减肥经历相比,这次整个过程很轻松,不觉得饿和累。”1个多月过去,张菁菁的体重下降了6.3Kg,预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就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了。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群众的体重管理意识以及中医养生观念有很大的提升,接诊量也越来越多了。过去的患者因肥胖引发相关并发症才被动减重,如今更多人主动寻求科学管理。”吴兴全介绍,门诊患者涵盖各年龄段,其中年轻人占比超六成,现在中医减重的理念尤其受青睐。

“相较于速效减重方法,中医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但能有效改善患者易胖体质,降低反弹风险。”吴兴全建议肥胖人群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结合体质特点选择适宜方案,以耐心和恒心收获健康蜕变。

作者:张添怡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